快訊

    吳欣岱醫師|醫生也會生病:開始學習如何當個病人、有同理心的家屬

    2021-02-23 01:42 / 作者 吳欣岱醫師

    我老公是內科醫師,在醫院例行的員工身體健康檢查發現了異常,要進行手術採檢。一開始他和他的醫師討論要追蹤三個月,三個月後發現病灶沒有縮小,「還是開掉比較放心」他這麼說,就和醫師訂下短短的一個多禮拜後開刀。



    也是,這三個月我們都過的提心吊膽,所以儘管時間訂得倉促,我還是盡快地把自己的門診病人移開,請了假,專心準備陪著他接受手術。



    住院第二天就吵架了,儘管千叮嚀萬交代,老公還是自己一個人和外科醫師、麻醉科醫師把術前解釋和麻醉訪視完成,我到了病房,他一問三不知:不知道手術時間大約多長、不知道術後恢復需要注意什麼、也不知道麻醉風險,甚至連自費簽了什麼同意書都說不清楚。




    圖片
    身為內科醫師,記得帶電腦到病房打論文,卻不記得詢問手術時間多長。(圖片來源/吳欣岱)




    冷靜下來後怎麼想都不放心,死纏爛打要求他和外科醫師再約了一次術前解釋,聽著學長講手術過程和各種細節,我問出了一個後來回想似乎不太禮貌的問題:「學長請問,這樣的手術方式您開過幾台?」



    這個問題,如果是病人問我,我會感覺有點不受信任。但想到自己老公要躺在手術檯上接受手術,竟然憋不住地問出來了。



    隔天的手術我一個人坐在家屬等候區,看著螢幕上的床位,一開始還能自在地念書打字,隨著時間過去心裡越來越慌,眼神一直飄向手術房,真希望下一個出來的就是熟悉的人。



    或許是手術的時間累積了很多徬徨和心疼,術後看著先生忍痛的表情,手忙腳亂地什麼都想幫他做好。他迷迷糊糊地點菜,我叫了Uber就衝出醫院買大包小包,但術後哪可能吃什麼山珍海味,很多食物都被浪費了。




    圖片
    記得帶全套手沖咖啡用具到病房,卻仍然叫家屬(我)出門買咖啡的病人。(圖片來源/吳欣岱)




    就這樣過了一晚,隔天早上主治醫師來查房的時候,本來手痛腳痛做什麼都沒力氣的人,馬上跳起來、站著把呼吸訓練器吸到最滿,還跟醫師說不痛不痛。



    才讓我驚覺:原來患者在家屬面前和在醫師面前的表現真的是天壤之別!意識到這樣的差距之後突然啼笑皆非,我怎麼都沒想到,簡單接受一個小小的手術,竟然可以表現得比開完心臟手術的患者還要痛(我本科是心臟血管外科)。



    經歷過這次的事件,我現在在診間和患者的溝通就能更多了一份同理心,有些看起來臉皮薄的患者,我會多嘴要求他帶著家人來聽解釋;有些以往會覺得大驚小怪的家屬,現在也讓我覺得很親切啦!



    (本文為合作專欄,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吳欣岱醫師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