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疫情爆發以來,多少的悲歡離合,每天都在台灣各個角落發生。而對於衛福部臺北醫院副院長郭憲華來說,她已戰戰兢兢超過1000天,發揮43年臨床護理師與管理專業,把醫院守得滴水不漏,還在病毒初初入侵台灣、人民惶惶不安時,她已帶著團隊進烏來檢疫所。
她做什麼事都盡可能親力親為,忙行政又忙第一線工作,操勞到同事都擔心她倒下,至今仍三不五時準備養生飲品,為她加油打氣。問她這一路走來怕不怕?她說,說沒有擔憂是假的,但心裡的公益使命不容許她迴避,她想當同仁支柱,一起照顧好更多人。
事實上,郭憲華從業43年以來,歷經台灣第一個愛滋病房專責護理師、SARS、MERS,以及現在的COVID-19,而她也從基層臨床護理師,護理長、督導長、護理主任,輾轉到各大醫院歷練,如今是衛福部臺北醫院副院長,也是員工們口中「華副」。郭憲華種種實戰經驗備受醫界肯定,今年12月也獲得111公務人員傑出貢獻獎,她謙遜地說:「這座獎是屬於部立醫院所有人的。」
回顧過去,郭憲華分享,她是眷村女兒,父親從中國前來台灣定居,娶了客家母親生了4個孩子,她上面有個哥哥,下面弟妹各一個。
不過,自她有印象以來,父親為了養活一家6口拚命工作,積勞成疾患肝病必須長期住院,她與哥哥、弟弟也因此離開爸媽身邊寄身到親戚家,而她對父親的印象變得既熟悉又陌生,僅記得有次幾個小孩溜到三總醫院後門的水溝玩,而父親就在門口看著他們。
後來,郭憲華5歲那年,父親病逝,當時才1歲的妹妹得了小兒麻痺,家逢巨變讓小小年紀的她就懂得必須獨立與堅韌,下課接家庭代工貼補家用,賣過卡片,組過電燈泡,連塑膠花和鞋底都難不倒她,想盡辦法為母親分憂解勞,十分貼心懂事。最難能可貴的是,郭憲華認為,看著爸爸辛苦治病,妹妹必須動脊椎側彎手術,她深知護理師有多不容易,所以在報考學校時,她幾乎沒有猶豫地就選了當時的臺北護專,想畢業後幫助更多人。
從護專畢業後,郭憲華捨棄留校當助教的機會,直奔醫院當臨床護理師,一路爬升到現在的副院長,她仍然常常下第一線做最有熱情的工作。她不諱言表示,疫情這3年來是她職業生涯當中最煎熬的一段時間,2021年、2022年台灣疫情高峰期時,她從不敢懈怠,在第一時間就將醫院感染控管做起來,力求做得滴水不漏,另外當時4個加強版檢疫所成立時,她也擔任指揮官帶著團隊在第一時間進駐,當時身心壓力極大,深怕一個閃失就讓寶貴的生命感染病毒,那陣子都不能安穩睡一覺。
郭憲華感傷回憶,2020那年她為疫情忙翻天,連續好幾個月無法回台中老家探望80幾歲的媽媽,而她老人家因想念女兒,不顧感染風險就從台中搭客運北上,讓她心裡非常愧疚。她記得,4月初檢疫所收了7名從國外回來的旅客,隔天她在家陪媽媽接到同事電話,告知她7人當中就有4人確診,驚得她立刻從沙發跳起來,急聲催促媽媽快回台中,「我那時也急著趕回檢疫所,只是沒想到我媽媽看我這樣突然傷心大哭,我知道,她是心疼我。」而她也從媽媽的反應當中,明白疫情帶來的生離死別有多麼深刻。
工作43年,郭憲華照顧多少病人已經數不清,但有2個故事讓她一直放在心上,每次想到就讓疲倦的她再生。
她分享,以前在小兒科負責一個肚子插了管子的小孩,有天,這孩子的管子竟掉落了,她隨即自責照顧不周,心裡很是焦慮,沒想到孩子的阿嬤看她這樣反而出聲安慰,「沒關係,我都知道妳每天都很用心照顧……」。後來,在醫生解釋下,她才知道原來肚子上的縫線會隨時間漸漸乾涸脆化,「原來管子掉落是正常現象。」
2003年SARS疫情與和平封院的消息擾得台灣人心惶惶。有天,郭憲華得空回家休息,接到醫院來電說有一名病人指定要找她,而且對方看起來相當緊張急迫,醫院那邊安撫不了只好打電話給她,「了解過後,才知道他是我在多年前在泌尿科照顧過的病人,他很擔心我在第一線工作,奔波準備香包、山泉水及中醫藥包,急著找我就是想要把東西交給我。」她感動地說,其實很多微小不值得一提的動作都值得去做,她從不求回報但這些病人與家屬的反饋,讓她明白善的循環真的存在。
如今,這些故事已經過了好久好久了,但它們都是郭憲華熱愛第一線工作的原因之一,她也說,她從小就明白一個道理,先照顧好自己,好讓自己成為別人的柱子,為同仁遮風擋雨,成為病人信任的對象,這輩子也就值了。
郭憲華 小檔案
現職:衛生福利部臺北醫院副院長兼護理師
學歷:臺北護專
經歷:婦幼衛生中心護士
省立醫院護理長,照顧院內第一位愛滋病人
署立桃園醫院督導長,成立SARS發燒篩檢站等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