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下球員身分後,前崇越隼鷹隊捕手吳承達轉任崇越科技駐日代表,踏入職場,就像是開始了另一場比賽。雖然聊的是工作,他的言談間仍有滿滿的棒球,困難就像是強投,他仍以過去打球時的精神面對,希望能在這場形式不同的比賽中,繳出好表現。
吳承達(左一)現在的工作內容之一,是擔任隼鷹隊與日本獨立聯盟交流的窗口,圖為2016年隼鷹隊與德島藍短襪隊交流賽記者會。(圖片來源/吳承達)
二次大戰結束後,曾踏上日本高中棒球聖地甲子園的台灣球員,至今僅3人,吳承達就是其中一人。他的高中、大學時期都在日本度過,也待過日本的獨立聯盟,結束9年的日本棒球生涯後回台,他先後加入台北市成棒隊、崇越隼鷹隊,都是業餘球隊。
後來,隼鷹隊母公司崇越科技的日本辦公室有缺額,董事長看到他的資歷,便透過球隊問他有沒有意願到日本工作,當時吳承達27歲,以棒球員來說,是還可以拼鬥的年紀,他考慮了很多,最後決定接受,「在業餘每年的目標都是那些,覺得生涯也差不多了,雖然可惜,但也是一個新的挑戰機會。」
和董事長面試過後,吳承達在2012年9月到崇越科技的福委會實習,從福委會開始摸索工作技巧,像是怎麼操作excel,以及了解公司業務,隔年4月到崇越科技的日本辦公室任職。剛開始是職員,去年10月當上駐日代表,現在崇越科技的日本辦公室由他負責,工作內容包括日本廠商與台灣母公司間的聯繫、翻譯、商品進出口等。
吳承達(右)在隼鷹隊球員時期。(圖片來源/吳承達)
退役後轉行,就像是開始了另一場比賽,做起來也開心,「就像剛學棒球時,投出第一顆球,覺得興奮、緊張,希望成為好球員。」
如同在棒球場上打出好表現不容易,這份工作的挑戰也不算少,吳承達會接觸到太陽能、貿易、食品進出口、科技原料等領域,工作內容也很雜,他回憶,剛開始時的確很辛苦,尤其是碰到專業術語時,不知道該怎麼翻譯,一度是他最困擾的事,「工程師之間講英文說不定還比較快。」他只能靠事前做功課來盡量克服,「還有不會就問,不要怕丟臉。」
雖然現在仍覺得難,但已經比剛開始時進步許多。談及如何面對困難,他仍以棒球來做比喻,「困難就像是打不到的投手,但不能站著被三振,還是要打打看,多看幾次,他的球也就是這樣。」如何和客戶「搏感情」,也是吳承達要學的,「客戶就像是別隊的球員,會為他自己的球隊著想,那要怎麼樣在短時間內找到可以共事的地方?」
這場比賽進行至今,吳承達覺得收穫很大,也覺得自己適合,而長期接觸日本文化,加上打過棒球,都讓他在職場上更好施力,「我在會議上常用棒球來做比喻,這樣我好解釋,可以順利進行,日本人又喜歡棒球,這樣的做法還沒有失敗過。」
與日本獨立聯盟洽談交流成功,擔任主要協調窗口的吳承達獲優秀員工獎。(圖片來源/吳承達)
除辦公室的業務外,吳承達還有另一項工作,就是擔任隼鷹隊與日本獨立聯盟交流的窗口,以及為隼鷹隊尋找來台交流的日本球員。隼鷹隊自2015年起與日本獨聯展開交流,此後經常邀請獨聯球員來台參加短期賽事,當時與獨聯洽談交流,吳承達也是主要協調窗口,後來洽談成功,讓他拿到2015年的優秀員工獎,「拿到這個獎,比協會盃全壘打獎還開心。」
如何行銷隼鷹隊,也是吳承達未來希望能嘗試的,「希望球隊不是一直花錢,而是可以做一些與利潤相等的事。」例如讓球員義務指導高中社團球隊,就是種宣傳,也許被教過的學生未來會想進崇越工作,或是若發生災難,讓球員穿上球衣到街上募款,就能讓大眾更認識崇越。他說,這些應該都可以規劃,也要和球員溝通,讓他們了解為什麼要做這件事。
退役後展開的這場比賽,同樣有觀眾,吳承達說,觀眾就是隼鷹隊的學弟們,「如果我成功,那代表他們也可以。」今年他希望能讓日本辦公室的營業額突破往年成績。投出轉行後的第一顆球,至今已5年,覺得自己已經算是好球員了嗎?他說:「評價是別人給的,我還是要不斷精進。」
運動員生涯短,會給年輕球員什麼樣的建議?吳承達說,若練習以外時間許可,可以多接觸不同領域,語言、貿易等都好,若有些小學或國中時期的朋友從事別的行業,可以和他們多聊聊,認識不同行業的「眉角」,以及培養人脈,對未來退役後會有幫助。
「如果我回到過去,可能也不會這樣想,練習完都那麼累了,如果有時間,可能想再多練一點,何必去接觸那些?」但現在回過頭來看,他建議年輕球員還是要多看看棒球以外的領域。
喜歡這篇文章嗎?
快來媒體小農灌溉心中好新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