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幕後】放寬投資卻遭炎上 文策院的隱憂只有溝通不良?

    2024-01-24 08:00 / 作者 吳尚軒 / 記者
    文化內容策進院23日召開說明會。吳尚軒攝。
    文策院推出國際影視合作投資新制,卻遭上百電影人連署抗議,此已是文策院成立5年來第三度遭到產業界炎上,對此董事長蔡嘉駿道歉表示溝通不良,不過產業界人士分析,關鍵其實在於過去只要內部審查便可放行的投資方案,現在引入外部評審監督,這其實改變了利益分配的規則。

    「我認知到,我的問題就是溝通不良,是我的錯!」1月23日下午,文化內容策進院的記者室裡,舉行了一場突如其來的說明會,董事長蔡嘉駿連聲道歉,表示全新的國際合作計畫沒跟產業界盡到足夠的溝通,強調要再辦多少場說明會都沒問題。

    文策院19日推出國際合作投資專案計畫(下稱TICP)2.0版,放寬國際影視合作投資案金額並增設外審機制,沒想到22日卻遭到上百位影人連署抗議,表示去年(2023)12月傳出1.0版將喊停,但文策院持續沒有清楚說明,到後來才突然宣佈2.0方案,批評政策反覆又缺乏溝通,造成業界不安。

    對於質疑,文策院23日緊急召開說明會,表示原來1.0版將持續收件到2月底,後續並將公布投資名單,此外是將建立與影視業者的溝通機制。

    蔡嘉駿是文策院自2019年成立以來的第3任董事長。出身產業界的他經歷橫跨漫畫、遊戲、影視等,更曾創立新媒體發展協會,會員包括台灣區Netflix、Discovery、Line TV、角川、尖端等企業代表,每年歲末餐會至少席開20桌,聲勢驚人,歷任文化部長、教文委員會立委也是座上賓;去年3月蔡接掌文策院後,外界除看好他能將業界經驗引入外,更看重其能串連豐沛人脈。

    但為何原來長袖善舞的他,最後卻會落得為「溝通不良」道歉連連的窘境?

    放寬資金投入產業 文策院卻挨批「溝通不良」

    鑑於台灣文創產業資金,過去大量倚賴政府補助,前文化部長鄭麗君於是在2019年仿效韓國,以行政法人方式設立文化內容策進院,意圖引導具有潛力的公司、作品改以吸引投資方式籌資,同時也將原來由文化部主導的「加強文創內容投資計畫」移交文策院主導,以國發基金資金進行投資。

    除了國發基金外,文策院還有另一條投資方案,是2021年啟動的「國際合作投資專案」,即是TICP,針對具有台灣元素、已有國際合作或發行計畫的作品,給予最多30%經費或30萬美元之資金挹注,且是投資而非補助,文策院可獲分潤,上限為最初投資金額。

    在19日新方案公布之前,文策院未曾對外公開宣佈TIPC計畫轉向。然而美國媒體Deadline卻在1月5日以《台灣因投資策略轉向 喊停TICP基金》為題,報導TICP計畫即將喊停,推估可能和文化部長史哲上任後推出黑潮計畫,相關投資策略也更轉向主流有關。

    該文見報後,並未在台灣引起太大反映,22日卻出現了百名影人連署信,包含李康生、杜篤之等重量級影人皆在名單上。

    飛望影像製作人、連署發起人邱屏瑜受訪時說明,文策院去年11月底時,才舉辦過TICP說明會,當時有不少國內外影人參加並洽談合作可能,沒想到12月時,業界卻開始傳出TICP要喊停的風聲,更有夥伴收到窗口人員表示計畫暫停,也引起大家的憂慮。

    她表示,文策院當然有權發佈新政策,然而沒有公開說明,業界私下詢問時,每個人獲得的答案也都不同,尤其12月下旬要線上申請TICP時,卻會拿到國發基金的申請書,雖然說是加碼升級,但兩者的目標其實不盡相同,大家原來希望能有溝通機會,但始終等不到答案,尤其很多人跟外國製片談到一半的案子,因此必須先喊停,才讓大家不得不發動連署,他們共有10個人發起,不到一週就蒐集了百份簽名。

    說明會上,蔡嘉駿多次表示有徵詢過業界,但無法徵詢到所有的人,並為此致歉。不過大動作改弦易轍的背後,其實還有更多貓膩。

    昔日衝業績放寬門檻 再設外審機制把關

    檢視目前出的2.0版本共有兩個方案,方案一即為使用國發基金投資,申請金額、預算皆無設限,惟投資比例最多僅能佔全案49%;方案二則是保留原來的TICP模式,以文策院預算進行投資,然而投資上限也從過去的30萬美元提升至60萬,比例則從至多30%提升為49%。

    投資金額增加、比例和樣態都放寬,看似立意良善的做法,為何最後引來業界反彈?關鍵在於過去1.0計畫因為僅使用文策院資金,因此僅需由文策院內部進行書面審議即可,然而2.0若超過一定金額者,皆須由外部委員組成投資審議會。

    根據《太報》掌握,TICP計畫2021年上路迄今投資簽約共36案、約2億元資金,其中超過7成資金聚集於投資5家公司的計畫。

    對此,一名影視產業界人士私下分析,此次變革背後緣由,正是因為院方過去有段時間追求KPI,因此將收件標準放得寬鬆,導致有些案子別說回收成本或得獎,甚至連在國際影展要曝光都有困難,因此需要調整,事實上,過去文策院也鮮少對外宣傳TICP成果,就是擔憂受到更多注目。

    這名人士指出,這次最重要的改變就是加入外審機制,過去只由院內審查並不透明,現在是透過外部委員,用更透明的機制來運作,否則不管是國發基金,還是文策院本預算,事實上都是納稅人的錢,如果有難以對主管機關或立委交代清楚的地方,未來都會更難爭取預算,「但這動到了某些人的蛋糕。」

    該人士指出,當然一部電影的成功與否有很多討論指標,但當中有些計畫對台灣來說,其實欠缺實際曝光或合作效益,文策院的目標是投資,這和台灣過去習慣補助的業界生態有所差異,也因此產生扞格,尤其過去文策院已經給人「難以溝通的印象」,因此當有號召連署時,也容易吸引業界人士響應。

    炎上事件連年爆發 文策院轉骨仍有隱憂

    掛牌上路迄今4年、董事長換過3任,文策院一路走來磕磕絆絆,看在業界眼裡確實頗為憂心。2021年3月時,當時由文策院接手的漫畫計畫《CCC創作集》傳出將被裁撤,儘管院方後續表示會繼續,但編輯部仍因不滿而集體請辭;同年11月,又發生打造Vtuber活動,卻因不熟悉生態而炎上的爭議,此外就連立委也曾質詢、關切內部流動率過高。

    就連如今的說明會,其中一個結論還是要建立溝通機制,也可見種種因素堆疊下,業界與文策院之間的信任尚有一段路要走。

    另一名文創產業界人士則無奈指出,文策院過往問題是政策「說不清楚、講不明白」,蔡團隊上任後其實有意改善,但組織慣性難以短時間改變,與業界的溝通往往是「書生遇老兵」,主管們認為自己在為產業全貌佈局,但第一線需要的,是弄清楚取得資金的規則,雙方在思考方式上的落差,也讓歷來團隊都陷入溝通不良的困境。
    吳尚軒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