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劇評》你不能說自己是台灣人嗎?懸疑台劇《聽海湧》靠「這2點」設定收服觀眾

    2024-08-22 14:30 / 作者 張BOOM
    台劇《聽海湧》以二戰婆羅洲為背景,敘述台灣人被日軍派去當戰俘監視員,戰後面臨軍事審判的故事。翻攝「聽海湧」臉書
    「你不能說自己是台灣人嗎?」

    8/17由孫介珩執導,吳翰林、黃冠智、朱宥丞、連俞涵、施名帥主演的《聽海湧》在公視開播。這部總共五集的台劇,以二戰婆羅洲為背景,一群台灣人被日軍派去當戰俘監視員,做為最低階的「軍屬」參軍,當戰爭結束後等待他們的不是回家,而是一場軍事審判。

    台劇《聽海湧》以二戰婆羅洲為背景,敘述台灣人被日軍派去當戰俘監視員,戰後面臨軍事審判的故事。翻攝「聽海湧」臉書

    本劇靈感來自二戰時期,中華民國駐山打根領事卓還來與其妻兒和台籍戰俘監視員柯景星的事跡。根據導演孫介珩的採訪了解到,會有這一個故事的產生,源自於導演對於戰爭結束時,當時的台灣人對於政權轉移下的態度,是開心多還是難過,是該以戰敗國民的心態去面對呢,還是為成為戰勝國民而鬆一口氣。持續的往下挖掘,導演發現了這樣一群在婆羅洲的軍屬,戰爭結束後被送往軍事法庭,「那時候沒有人管你是日本人還是台灣人,你只是一個罪犯,什麼人都不是。」

    黃冠智(中)在《聽海湧》中演技爆發,觀眾皆對這場戲與領事、指揮官對峙的戲碼印象深刻。公視提供

    觀看第一、二集的過程中可以感受到,劇組想要說好一個「故事」的企圖心。劇中因為時代背景使用三種語言:台灣話、日語和英文,但多語境的對話在劇情中很自然的融入,並不會讓人感覺到突兀或者不自然。

    1942、1944年和1945年的多條時間線交叉剪輯手法,並不會讓人感到混亂,並且突出了本劇想要營造的「懸疑感」,可以想見背後要付出多少心力、才能達到現在觀眾看到的效果。

    施名帥(左二起)、連俞涵在《聽海湧》飾演領事夫婦。公視提供

    以歷史背景為出發的戲劇,容易讓觀眾害怕塞入過多的歷史資訊,顯得沉悶。《聽海湧》把故事線聚焦在人物上,避免大段落的歷史資訊,用「新海輝」、「新海志遠」、「新海木德」三位台籍軍屬為主體,透過三人的互動和在戰爭中的選擇,讓我們看到戰爭之中的台灣人,如何在殖民統治下生存。

    戰爭之下的人性掙扎,在影視作品中是非常常見的主題,《聽海湧》不能免俗的也有這樣的敘事視角。但在這樣的基礎上,故事加入了「身分認同」的討論,個人認為是這部劇最出色的設定,也是非常多人共感和推薦的原因之一。

    台劇《聽海湧》以二戰婆羅洲為背景,敘述台灣人被日軍派去當戰俘監視員,戰後面臨軍事審判的故事。翻攝「聽海湧」臉書

    「新海輝」在日本殖民下出生、長大他為了讓生活變得更好,讓身旁的朋友也能受惠,努力提升自己在軍中的地位,在一場擔當翻譯的過程中,面對羅福來(中華民國駐北婆羅洲領事)的質問「在日本人面前,你不能說自己是台灣人嗎?」他堅定的表示「我吃日本米、讀日本書長大, 我就是日本人。」

    他的選擇和自我認同是錯誤嗎?是被日本人洗腦嗎?

    「即使到現在,我們對於自己是誰這件事,都沒有一個標準的答案;不是要去強迫別人和我們一樣,而是去理解為什麼會有這樣的不同。」-導演孫介珩

    《聽海湧》是一次大膽的嘗試,主打「懸疑」用一場軍事審判,讓更多人能去了解,歷史課本中很少提及的一段過去。1945年遠在南洋的婆羅洲,有一群人是「戰敗兵、勝國民」,離家千萬里,歸期不明。


    播放資訊:
    公視週六晚上9點連播兩集
    Hami Video電視館晚上9點同步直播
    公視⁺ 全球開放(首集免費看)
    MOD與Hami Video影劇館晚上10點上架 (首兩集免費看)
    張BOOM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