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14 09:14
美國總統川普上週五接受健檢,報告在週日(4//13)對外公開。醫生表示,川普的健康狀況「好得不得了」,「完全適合」擔任國家軍事統帥。川普2020年第一任期卸任前已接近肥胖邊緣,現在體重也減輕了20磅(約9公斤)。
2025-03-01 07:00
高雄一名25歲林姓女子發現眼周長出黃色硬塊,誤以為是粉刺或針眼,後經眼科檢查確診為眼瞼黃斑瘤。醫師洪啟庭指出,黃斑瘤為脂肪沉積物,與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過高有關。檢查顯示該女子膽固醇超標,洪啟庭提醒,若不處理,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中風風險。
2025-01-16 16:23
華航董事長謝世謙今(1/16)驚傳因心肌梗塞猝逝,引發外界對心血管健康的高度關注。醫師提醒,天氣寒冷及溫差變化是心臟疾病的重要誘因,建議年滿30歲的民眾定期進行健康檢查。此外,天冷時應注意保暖,並維持健康的生活習慣,避免抽菸、酗酒與過度疲勞。
2024-10-15 18:05
台中黃小姐嗜吃麻辣鍋及炸物,日前與友人嗑完火鍋,突然感覺右上腹隱隱疼痛,原本以為休息會好轉,不料疼痛逐漸延伸到右邊肩膀,只好趕緊掛急診,檢查結果是膽結石阻塞膽囊,引發急性膽囊發炎,她聽從醫師建議切除膽囊,取出2顆黑色「大波霸」,並決定要啟動「少油人生」!
2024-08-01 14:59
全球失智症人口持續上升,至2050年預計增至1.5億人以上,將對醫療照護系統構成龐大壓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的最新研究指出,失智症在全球造成的醫療與社會成本達1兆美元(約32.7兆元台幣),但近半數失智症病例其實是能預防或延後發生的。
2024-06-30 07:00
全世界男性第二常見癌症、國人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五名的攝護腺,因初期沒有症狀,卻在診斷時已是第四期者,超過三分之一,堪稱男性的隱形殺手。醫師表示,據統計,台灣每年逾4,000人新診斷為攝護腺癌,提醒有家族史、三高或吸菸及暴露於汙染環境的4族群,每年應進行攝護腺健檢。
2024-06-13 10:38
衛福部健保署與Google在今天(6/13)舉辦的 Google Cloud Summit Taipei 大會上,共同宣布了一項合作計畫,旨在透過開發 AI 模型,為台灣兩百萬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患者,提供更有效預測與管理併發症風險的作法。
2024-06-06 13:41
過去研究顯示,思覺失調症患者平均壽命比一般人少10至15年,背後原因除了自殺與意外死亡外,有較高的高血脂、高血壓及高血糖等共病;北巿聯醫院松德院區與台北醫學大學精神科團隊合作,今(6/6)日發表重磅發現,「降血壓藥物」能有效降低這類患者死亡風險。
2023-12-24 07:00
人體尿液可能潛藏健康警訊!台北市立聯合醫院陽明院區腎臟內科主任謝至同指出,一般人上完廁所後,尿液上出現一些泡泡是很常見的現象,但是如果泡泡的數量變得很多、或是過了很久泡泡都不會消散,就可能是有「蛋白尿」,代表腎臟可能已經出問題。
2023-11-09 12:14
昨日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冬,代表冬季自此開始,不少人會選擇開始「冬令進補」,但不同體質的人所適合的進補食材也有所不同,台北市中醫師公會今(11/9)邀請多位專家教民眾如何辨別自身體質,以及各種體質的人該如何進補,才能真正發揮進補功效。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