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6 07:00
在數位科技普及的今天,人手一機已是常態,網路早已深深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然而,對兒童、青少年來說若使用失衡,不僅會影響作息與學業,甚至可能發展為「網路或遊戲成癮」。這類狀況常被長輩簡化為「只是愛玩」,卻忽略了背後可能潛藏的心理困難。醫師提醒,成癮行為往往與情緒低落、人際挫折、學業壓力或家庭緊張等現實困境有關。若能及早發現問題,並尋求專業協助,將有助於孩子重新建立健康的生活節奏與自我掌控力。
2025-04-07 11:44
過去研究發現,台灣曾使用非法藥物的國中生有近8成曾使用愷他命,並在4年後追蹤仍有35%的學生曾因使用非法藥物再次被通報,國衛院今(7)日召開記者會指出,該研究登上癮醫學權威期刊,並表示青少年期是嘗試及開始使用非法藥物的高峰階段,這類藥物使用會對青少年的生理、心理與社會發展造成不良影響,若在年齡越小發生,對未來的負面影響越大。
2025-02-14 21:48
知名 YouTube 創作者錫蘭近日發布長達兩小時的影片,深入剖析大型團體意識訓練(LGAT),質疑其可能涉及心理操控與財務風險,引發社會關注。對此,衛福部表示,已請台北市衛生局調查 LGAT 課程內容,釐清是否涉及醫療行為,若違反法規將依法處理。
2024-11-21 21:52
衛福部疾管署被爆出疑似霸凌案件後,部內投訴有如滾雪球般,民眾黨立委陳昭姿今天(11/21)質詢時說,除了疾管署組長外,至少還有三名衛福部司長涉及霸凌,更直接點名衛福部主秘、心理健康司前司長及另一位衛福部司長,相關事證仍在確認中。對此衛福部長邱泰源今天也下令,指示次長呂建德主持內部調查小組,並盡快於一周內完成已接到投訴案件的調查與釐清工作。
2024-10-07 13:25
憲法法庭日前判決死刑釋憲案,宣告「部分合憲」並限縮適用範圍。其中,被告有精神障礙或心智缺陷的情形也不得執行死刑。民進黨立委鍾佳濱今(10/7)質詢時指出,現存的37名死囚若聲請重新精神鑑定,精神科醫師能否承受「做出沒有精神障礙判定後,受刑人就會執行死刑」的壓力?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副司長鄭淑心回應,主要是要鑑定個案能不能理解死刑判決理由跟執行,醫師只是提供專業知識。
2024-07-31 15:19
衛福部今(7/31)公布8月新制,包括心健司免費3次心理諮商擴大至「15至45歲青壯世代」、預估受惠約19.3萬人次,社會及家庭署「手語視訊轉譯服務計畫」8/1上線,健保署也推出三高病人「全人全社區照護計畫」、遠距醫療給付方案新增精神科並擴及69個醫療資源缺乏區域及矯正機關,及擴大辦理偏鄉地區全人整合照護執行方案。
2024-05-22 16:56
台中捷運昨日驚傳隨機砍人案,事發沒多久就傳出兇嫌疑似有精神疾病,精神科職能治療專家教授施以諾今(5/22)日提醒,絕大多數精神疾病與暴力行為無關,過度歸咎其病恐污名化,不利其他病友就醫接受治療。
2024-05-22 13:29
台中捷運昨日驚傳隨機砍人案,導致3名無辜民眾受傷送醫,事發沒多久就傳出兇嫌疑似有精神疾病,也有不少民眾怒轟是社安網出現破洞,衛福部昨日強調,不應該把犯案行為與精神疾病連結在一起,以免「污名化」;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今(5/22)日被問到此事也強調,過去只有非常少部分犯罪者有身心相關疾病須治療,多數與犯罪無關。
2024-05-21 17:15
10年前的今天正是鄭捷隨機砍人案當天,沒想到今(5/21)日傳出台中捷運隨機砍人案,導致3人受傷送醫,傳出兇嫌住在高雄且有精神相關病史被列管;衛福部今對此表示,深感遺憾,並呼籲媒體應避免暗示當事人之案件與精神疾病之關聯性,避免污名化,相關情形應由由台中及高雄市政府進行說明。
2024-05-06 16:58
據統計,台灣有將近五成的人有酒精不耐症,堪稱全球比例最高的國家;專家提醒,只要準備OK繃,在家就能輕鬆檢測自己是否也有該症狀,這類民眾平均一杯啤酒下肚後15分鐘就會出現臉紅、心跳加速等症狀,且酒精攝取量愈多者,嘔吐、頭暈頭痛、喝醉的機會也愈高,呼籲這類人趕緊找專家戒酒,每人每日歷年度累計補助額度上限有4萬元整。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