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06 10:52
清華大學腦科學研究中心、系統神經科學研究所、物理系組成跨領域團隊,研究果蠅嗅覺與神經的密碼,有別於科學界過去認為果蠅大腦內的神經連結是隨機的,清大研究發現除了隨機連結之外,也有專門處理更重要訊息的「專線」,分工精密且高效,這項研究最近登上國際頂尖期刊《科學前緣》,不僅為未來腦科學與AI人工智慧的交叉應用開啟新方向,更可望為治療失智症、帕金森氏症等神經退化性疾病提供新的線索。
2025-08-05 18:21
「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將於8月8日至10日在臺北世貿一館登場,以「智慧樂齡・永續健康」為主軸,展示高齡產業創新趨勢。國家衛生研究院「醫起健康」主題館攜手冠晶光電,推出以「光生物調節技術」為核心的穿戴式光照解決方案,聚焦銀髮族睡眠障礙與健康管理議題,開啟智慧照護新篇章。
2025-07-21 16:27
偏頭痛為全球最常見的神經系統疾病之一,困擾全球逾10億人,台灣約有200萬名患者,女性盛行率更為男性三倍。台北榮總今(21)日發表突破性研究,找出可判別偏頭痛狀態的微核醣核酸(microRNA)生物標記,只需一滴血即可判別是否偏頭痛,並揭示泌乳激素、雌激素等參與機轉,解釋女性更容易受到偏頭痛影響的生物學原因,為精準診斷與個人化治療開啟了新的可能性。
2025-07-14 11:15
部立桃園醫院於新冠疫情期間曾爆發院內感染事件,共造成21人確診、1人不幸死亡,歷時44天才平息。經調查發現,感染起源為醫護人員進行插管操作時手部衛生未落實,導致連環感染。為改善手部衛生遵從率,桃醫與國家衛生研究院合作,開發結合物聯網技術的「整合性手部衛生監測系統」,成功登上國際期刊113年12月《Global Challenges》封面。
2025-06-30 13:54
醫學生總量爭議落幕,教育部擬打破醫學生員額管制,招生額度從1300人增至1600人,引發醫界強烈反彈,行政院長卓榮泰今(30日)親上火線主持跨部會凝聚共識,拍板醫學生總額維持1300人不變。對此,中華民國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旋即發出聲明稿,肯定並感謝行政院即時協調,同時也強調「醫師養成關乎公共利益與安全,不容隨意更動」。
2025-06-20 12:51
近期毒蛇咬傷事件攀升,有急診醫師於17日於臉書發文指出,「短短3天內2人遭龜殼花咬傷,目前院內蛇毒血清已用罄」,引發民眾擔憂。對此,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今(20)日強調,國內蛇毒血清庫存量充足,目前仍有5134劑,依現行年使用量計算,可支應一年半以上,國衛院也會持續生產,不必過度擔憂。
2025-06-13 14:03
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3)日公布最新研究成果,研究發現即便尚未出現明顯認知退化,孤獨感高的長者在大腦層級可能已出現類似失智早期的變化,當照護者未能察覺長者因孤獨感導致的語言理解困難,繼續使用一般溝通方式,極可能出現「形式有溝通,實質未理解」的狀況,導致長者誤解、挫折甚至進一步社交退縮。
2025-06-11 13:41
國民黨新竹市立委鄭正鈐遭民團發起罷免,目前二階已送件,尚待中選會本月20日開會審定是否進入三階投票。鄭正鈐今(6/11)傳出將在下午4時以被告身份前往北檢應訊,他稍早受訪證實,該案起於去年他召開記者會公布高端疫苗內部錄音檔案質疑有弊端,遭高端斥為不實言論,委請律師提起刑事告訴。
2025-05-05 20:28
現代人晚婚情形普遍,生育年齡也跟著延後,國家衛生研究院發現,小孩患有思覺失調症的家庭,父親生育年齡也比較晚,研究成果發表於國際知名學術期刊《Molecular Psychiatry》。
2025-04-25 13:33
隨著醫療科技進步,未來看病將不再只是「對症下藥」,而是根據每個人的基因量身打造最適合的治療方式。國家衛生研究院與台基盟生技今(25)日宣布攜手成立「臺灣全基因體定序聯盟」,結合多家醫院與專業團隊,希望讓基因檢測走入臨床,幫助更多人精準診斷、精準用藥。健保署也透露,自去年起,基因檢測(NGS)已納入健保給付,今年將建立一套全國統一的標準化報告格式,讓醫療資訊更透明、更好用。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