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2 07:55
根據最新科學期刊,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冠狀病毒專家石正麗最近在蝙蝠身上發現一種新的冠狀病毒,入侵細胞的途徑與COVID-19新冠病毒相同。
2025-02-19 17:41
一名少女自出生以來深受異位性皮膚炎困擾,2歲時開始使用類固醇治療,但長期使用導致體型變化與性格轉變,逐漸變得內向自閉。14歲後,她在三軍總醫院接受生物製劑治療,短短數個月內,皮膚大幅改善,個性也變得開朗自信,迎來全新人生。
2025-02-13 10:47
近期流感疫情仍在流行期,根據疾管署最新統計,上週流感就診人次高達18.1萬,創下近十年流感季最高紀錄。對此,中華民國中醫公會全國聯合會今(13)日召開記者會,指出「清冠一號」可有效抑制A型流感病毒H1N1感染,降低過度發炎反應,改善肺炎症狀。專家呼籲,透過疫苗接種、良好衛生習慣及中西醫整合治療,可有效降低感染風險。
2025-02-11 13:40
全球約20-30%兒童受到過敏性疾病影響,在台灣學齡前兒童氣喘盛行率高達10%,約12萬名小朋友飽受困擾。林口長庚醫院今(2/11)指出,由邱志勇教授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利用核磁共振儀(NMR)代謝光譜分析技術,以非侵入性方式進行腸道健康的動態監測,可更有效了解孩子過敏狀況,並在追蹤過程中採取預防措施,減少過敏氣喘發作風險。這項創新技術榮獲「第21屆國家新創獎」臨床新創獎肯定。
2025-02-05 14:08
「癌王」胰臟癌令人聞之色變,國立成功大學今(2/5)指出,成大與中正大學已聯手解開胰臟細胞如何發展成為惡性癌細胞的關鍵,研究成果登上國際期刊。
2025-01-06 12:14
第五屆李謀偉科學論壇1/5圓滿落幕,本屆論壇由李長榮教育基金會主辦,國際化學總會(IUPAC)主席Ehud Keinan教授領軍的科學諮詢委員會全程規劃,透過嚴謹的主題設計與講者甄選,聚集了國際頂尖科學家與國內外青年學者,共同推動跨學科合作、促進創新研究,並深化生物化學和化學生物學在實際應用中的影響力,成為驅動科學創新與永續發展的重要孵化器。
2024-12-21 08:30
日本清酒於本月初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日本東京都福生市的百年酒藏「石川酒造」內,40歲的前迫晃一是酒廠的「杜氏(首席釀酒師)」,他將3公尺長木槳伸進巨大酒缸邊攪拌邊說,清酒獲「非遺」認可真是太好了,「清酒用於喜慶如結婚、賀年;也用於悲傷場合如喪禮;清酒文化就是日本文化。」美聯社指,清酒可能比壽司還要日本。
2024-12-03 11:04
國立清華大學今(12/3)發布重大研究突破,生技所副教授林愷悌、生資所副教授鄭惠春聯手破解困擾科學界近百年的謎團,解密癌細胞為何能快速生長的分子機制。研究發現,癌細胞會釋放硫化氫氣體,改變細胞內重要蛋白質的結構,讓癌細胞能大量吃進糖分,加速腫瘤生長。這項研究成果最近登上了國際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
2024-09-28 15:41
59歲的方文琳9月25日深夜在臉書透露罹患食道癌零期,並認為是因平常超愛喝熱湯和幾年來都在睡前喝1小杯58高粱才「傷害了食道」,對於罹癌主因,有網友持不同看法,今午她在臉書說:「看到有人幫我出聲要高粱商出來道歉,別這樣,跟他們毫無關係,事情的發生都是自己不好。總之自己懂得控制酒而不是讓酒控制自己。更重要(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還有偶爾安排健康檢查。」
2024-09-19 15:21
台東發生蝸牛小米粽食物中毒案,已造成3人死亡,今(9/19)食餘檢驗結果出爐,發現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患者檢體也有乙醯膽鹼酯酶降低情形,與有機磷中毒相符。毒物專家表示,臨床上有2種解毒劑可用,除非送醫前狀況很差,應該都可救回來。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