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08 20:31
瑞典皇家科學院8日宣布,化學獎頒給日本學者北川進,英裔澳洲學者羅布森,以及約旦裔美國學者亞基。諾貝爾化學委員會指出,「金屬有機框架(MOFs)具有龐大潛力,帶來可按需客製、具新功能的材料,這在過去難以想像」。
2025-10-08 19:07
據日本媒體今天(10/8)報導,諾貝爾化學獎得主揭曉,由日本京都大學的教授北川進及另外兩位外籍學者獲獎,北川進今天受訪表示,研究受到肯定,非常高興。他來自科研實力雄厚的「京都幫」,也與台灣頗有淵源,曾與我國的輔仁大學、清華大學等校進行學術交流。
2025-10-08 18:16
諾貝爾化學獎台灣時間今天8日下午5點45分揭曉,頒給3位學者:日本京都大學教授北川進,澳洲墨爾本大學教授羅布森(Richard Robson),以及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約旦裔教授亞基(Omar Yaghi),表彰3人的金屬有機框架(MOFs)研究「為化學創造新空間」。
2025-10-06 19:29
2025年諾貝爾獎第一個公布的獎項生醫獎揭曉,由美國與日本三名學者共同獲得,表彰他們在免疫系統如何自我管控調節的研究貢獻。
2025-10-06 19:07
據日本媒體今天(10/6)報導,日本免疫專家坂口志文,今天獲頒諾貝爾生醫獎,他受訪時簡短回應:「感到非常光榮」。坂口的學經歷亮眼,也曾獲獎無數,但其實他當初提出假說,指出存在一種細胞,扮演免疫系統的「煞車」,許多同行均表示懷疑,坂口堅持自己的想法,確定了「調節性T細胞」的存在,開啟新的醫療方向。
2025-10-06 18:53
週一(6日)宣布的2025年諾貝爾生醫獎由日美共三名學者獲得,其中日本京都大學名譽教授坂口志文的研究是三人中最先開創先河的突破。日本至今已經有29人獲得諾貝爾獎,尤其是在科學領域方面近年頻頻獲獎,基礎研究能力雄厚有目共睹。
2025-09-19 07:11
北京香山論壇進入第2天,有陸媒向包括日本學者在內的來賓提問,今天正值九一八事變94週年,日本如何反思歷史;日本學者回答,大部分日本人清楚80年前發生過什麼事情,也希望中國朋友知道日本過去一直沿著和平發展的道路前進。
2025-09-17 12:00
韓國政府日前公布今年人均GDP預測為3萬7,430美元,我國政府稍早則公布今年人均GDP預測為3萬8,066美元,是台灣人均GDP 22年來首度超過韓國。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16日表示,由於關稅談判、台幣升值等因素,台灣經濟學家警告不要過度樂觀,並點出拉高台灣經濟數字的是半導體產業,其他行業的人感受不到是正常的。
2025-08-28 20:04
喧騰一年的大罷免運動,終於在兩次投票結果「31:0」後畫下句點。被媒體封為「選舉之神」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今天(8/28)引述美麗島電子報最新民調表示,賴清德總統目前支持率僅剩31.0%,不支持率則高達60.5%。相較於今年3月高峰時的55.6%,等於半年內重挫24.6個百分點,小笠原欣幸直言,賴總統與民進黨面臨社會的「嚴厲眼光」,政治情勢變得相當嚴峻。
2025-08-23 22:51
第二波大罷免及核三重啟公投結果今(8/23)出爐,有「選舉之神」封號的日本學者小笠原欣幸認為,從公投結果來看,要求執政黨轉變非核政策的聲音佔了壓倒性的多數,支撐民進黨過去10年優勢的「抗中保台」與「非核家園」兩大招牌,效力正在減弱。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