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13 12:08
台灣高鐵推動「寧靜車廂」原是為了打造舒適安靜的乘車體驗,卻意外點燃「厭童」與「親子友善」兩派民眾的激烈論戰。如今連衛福部也出面關切,部長石崇良今(13)日強調,交通政策仍須兼顧親子友善,因此已經發函向交通部了解,並承諾一個月內跟交通部、高鐵溝通看是否有更彈性作法。
2025-10-13 08:00
新加坡是個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城市型國家,因赤道地理位置,終年高溫多雨,但公共運輸市占率已近8成,是亞洲國家「以人為本」交通體系的典範,透過《太報》實地採訪,讓讀者了解新加坡是如何打造「步行+公共運輸」舒適環境。
2025-09-14 14:48
台北市政府13日凌晨拆除公館圓環並填平公車地下道,引發民團與議員抗議。國民黨立委王鴻薇今(14日)表示,台北市議員苗博雅率眾抗議,見苗頭不對落荒而逃,無視民眾失控、毆打警察,呼籲苗出來道歉。
2025-09-12 21:52
台北市府13日0時將拆除公館圓環並進行公車專用地下道填平工程,引發民眾反彈。公民團體今晚(9/12)7時舉辦「守環行動:圓環大走讀」,號召民眾到場陳抗,北市議員苗博雅也現身聲援。過程中有人闖入車輛行駛中的圓環,一時間交通大亂、險象環生,所幸在警方勸導制止後並未發生意外。
2025-07-16 13:03
國民黨立法院黨團總召傅崐萁今(17)日在公辦電視罷免說明會上,細數民進黨政府九年來,對花蓮建設承諾全數跳票,也舉日本<東海道新幹線>為例,日本在60年前就能完成時速250公里的高鐵,他爭取台灣環島高鐵十年內完工,竟成為被罷免理由,顯見民進黨政府比伊索比亞還不如。
2025-05-27 08:00
談到台灣「行人地獄」議題,很多人羨慕日本、韓國,事實上這兩個國家也曾經發生類似台灣519三峽車禍有學生死傷的重大事故,也曾經歷長時間交通黑暗期,但他們是如何記取悲劇教訓,以學區為起點,逐步改善道路環境?
2025-05-22 17:41
總統府健康台灣推動委員會今(5/22)天召開第四次委員會議,衛福部次長周志浩在報告時表示,「國人不動」的情況相當嚴重,在3大年齡層皆低於WHO標準,所以未來會依據4大策略提出改善規劃,希望在2030年,「身體活動」的人口數能夠比2021年增加15%。他強調,如果大家都運動,政府可以減少衛生保健支出1至3%,也能預防高血壓、降低糖尿病發生率。
2025-04-14 08:10
推動行人徒步區的成敗,除了前期與地方住戶、店家溝通,實施後能否落實也很重要,在台灣,很多徒步區令人詬病的是,管理落於鬆散,區內停車位淨空,車輛在徒步區內橫行穿越也未被攔阻。
2025-04-14 08:00
台北市政府計畫將觀光人潮眾多的永康及中山商圈打造成為假日行人徒步區,卻在地方傳出「異音」。為什麼在日、韓等鄰國有很多打造行人購物友善環境的成功案例,在台灣商圈要推動行人徒步區卻困難重重?又該如何避免重蹈公館商圈徒步區以失敗告終收場的覆轍?
2024-11-11 08:00
人行天橋是舊時代車本主義下的產物,台北市政府以交通「人本為主」的目的要拆除和平新生天橋,卻在決策及溝通過程漠視「人味」的重要性,遭致民眾強烈抗議並不意外。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