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示意圖。取自Unsplash
美國前總統川普近日拋出對等關稅政策,引發全球市場震盪。近日他更揚言將對藥品課徵關稅。對此,台灣醫藥品法規學會理事長、前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今(8)日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目前台灣尚未出現明顯缺藥問題,但國際局勢變化迅速,仍存在高度不確定性。他呼籲政府應及早盤點從美國進口的藥品品項,除了釐清影響範圍之外,也能提前整備替代方案。
康照洲指出,雖然部分藥品標示為美國品牌,但在關稅認定上,仍須釐清「美國藥廠」與「美國製造」的差異,究竟哪些會被課高關稅仍然需要釐清,此外,許多美國藥廠的生產基地位於其他國家,因此主管機關需提供更完整的進口來源資料,以釐清實際影響範圍。
他強調,藥品在多數國家屬於醫療必需品,普遍享有零關稅待遇。而台灣進口藥品亦免關稅,理論上不會直接受到衝擊,但若美國全面對外課徵關稅,勢必推升全球物價,進而影響美國藥品的製造成本與售價,連帶可能推高台灣進口成本,也就是說,台灣購買美國藥品可能會變貴,尤其目前自美國進口的藥品多以新藥為主,必須要及早因應。
針對可能的缺藥風險,康照洲坦言還無法評估,目前是「全世界大亂」,未來會如何「誰也說不上來」,因此他呼籲儘速盤點「從美國進口」的藥品清單,評估哪些具替代性,哪些為不可替代。
此外,康照洲表示,國內代工的學名藥市場雖不算非常大,但出口規模來看,一年仍約有百億規模,除非有部分藥廠本身有廠在美國,否則這些藥品恐怕會受到關稅影響,後續需要觀察是否會影響我國藥品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