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4日,烏克蘭札波羅熱州前線,烏克蘭陣地的155公釐砲彈。路透社
俄烏戰爭已持續逾3年半,俄羅斯今年加強以無人機襲擊烏克蘭,經濟受到嚴重破壞的烏克蘭,目前軍事支出已佔國內生產總額(GDP)的31%以上,防長什米哈爾(Denys Shmyhal)13日表示,2026年國防預算至少需要1200億美元(約新台幣3.64兆元),是今年的近2倍。
路透社報導,什米哈爾13日在年度會議上表示,要維持前線防禦、擴大無人機和武器產能、保護空域和阻擋俄羅斯深入侵略,新增預算必不可少,「以戰爭經濟來看,若我們投入的錢比俄羅斯少,代價就是喪失國土,更嚴重的是以人命來換」。
2022年2月俄羅斯全面進攻烏克蘭後,烏克蘭國防支出暴增,今年度國防預算至少630億美元,軍費支出占GDP逾31%。西方供應武器給烏克蘭也並非完全無償,烏克蘭目前這些支出尚不含未來要償還的貸款。
烏克蘭國會預算委員會主席皮德拉薩(Roksolana Pidlasa)表示,今年用於戰爭的支出,平均每天就高達1.72億美元(約52億元台幣),去年則是1.4億美元(約42.2億元台幣);這些支出包含武器消耗、軍事薪餉和傷亡撫恤金,「所以我們必須籌措所有必要的資源和資金」。
至於如何籌措,烏方雖未詳細說明,但先前烏克蘭已多次呼籲盟國動用他們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後,美國為首的陣營凍結了3000億至3500億美元的俄羅斯主權資產,大部分是存放於歐洲證券託管機構的歐洲、美國、英國債券。
俄羅斯總統普丁則是傾全國之力投注於軍工業,包含增加廉價無人機產能,今年加大了對烏克蘭的無人機攻勢,本月9日更有至少19架無人機飛進波蘭;波蘭與北約(NATO)盟友擊落4架,其餘任其墜毀。這些無人機型號為「非洲菊」(Gerbera),是俄羅斯製造的伊朗「見證者」(Shahed)無人機廉價版,每架造價僅約1萬美元左右。
不過,北約反應仍然相對謹慎,或說冷淡。即使專家大多認為19架無人機不可能是「非蓄意」進入波蘭,北約秘書長呂特(Mark Rutte)仍說「無法回答是否有任何證據表明發生了有計劃的襲擊」;美國國務卿盧比歐(Marco Rubio)13日也說,「這些無人機毫無疑問是故意發射的,問題在於是否針對波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