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磯港碼頭
在台灣時間週四(3日)凌晨4時,美國總統川普將在白宮召開記者會,宣布對全球如何課徵「對等關稅」。實施方式細節目前仍不明朗,海運巨頭紛紛向路透社記者表示,這種懸在頭上的不確定性,已經嚴重擾亂了海運,並預料將製造出更多塞港等混亂局面。
全球主要貨櫃航運公司如地中海航運(MSC)、馬士基(Maersk)、達飛海運(CMA CGM)及赫伯羅特(Hapag-Lloyd)等公司,平常負責把裝滿商品的貨櫃運到美國,為美國主要零售商沃爾瑪、Target和家得寶(Home Depot)等公司供貨。這些航運巨頭主導全球每年約14兆美元的海運業,處理全球約80%的貿易量。
美國零售業領袖協會(Retail Industry Leaders Association)國際貿易副總裁哈登(Blake Harden)表示:「層層疊加的關稅措施已經導致混亂加劇。企業沒有足夠的時間、確定性和未來指引來適應這些變化,確保合乎法規。」
在第二個總統任期內,川普屢次動用緊急權力,迅速加徵關稅,有時很快就撤銷、暫緩,或者又重新加徵關稅。
美國報關及貨運代理公司 John S. James Co. 的總監強生(Kit Johnson)表示:「進口商無法預測下週的關稅成本會是多少。」強生發現,許多客戶開始選擇成本較高的空運方式,運送汽車及其他通常會由海運運輸的商品,以搶在4月2日新宣布關稅生效前完成進口。
美國的貨櫃進口量近幾個月來創下歷史新高,企業紛紛從全球最大出口國中國搶先進口玩具、家具、寢具、機械和零件,以避開川普關稅的影響。
隨著關稅威脅擴大,更多商船與飛機也被徵召來幫助美國企業加速進貨,囤積從歐洲和遠東進口的汽車、義大利進口的乳酪與葡萄酒,以及愛爾蘭進口的藥品。
根據貨運報價平台Xeneta的數據,截至週二(1日),從遠東運送標準40呎貨櫃到美國西海岸的即時運費報價為2844 美元,單日大漲近16%。不過,這個費率仍低於去年同期、葉門青年運動組織該康使威脅紅海航線時的報價。
但這些企業的預先囤貨策略只是短期應對措施,特別是在報復性關稅可能進一步惡化貿易戰的情況下,整體貨運需求可能大幅下降。除了新關稅,川普還計劃對中國製造或中國籍的商船徵收高額美國港口停靠費,這可能讓海運業面臨更大風險。
反對高額進港費案的人士表示,此舉可能重創川普承諾支持的美國農業和能源出口商。他們也警告,這可能導致港口重演疫情期間的混亂局面,航運業者可能為了避免費用而讓湧進某些港口塞爆碼頭與貨艙,卻讓其他港口空置。
關稅和進港費的雙重壓力,已讓企業的決策陷入癱瘓,無法規劃如何採購、銷售和運輸商品。Xeneta首席分析師桑德(Peter Sand)表示:「當遊戲規則不斷變動時,你根本無法做出關鍵的供應鏈決策。」
一位要求匿名的希臘貨櫃航運公司主管表示,由於擔心在長途海運結束、抵達港口時會被徵收高額關稅,許多客戶目前已經不敢再裝貨出口。他說:「我們正處於觀望模式。」
專家已開始評估川普關稅政策帶來的損害。根據美國供應管理協會(ISM)調查,對關稅的擔憂已在阻礙美國製造業復甦。製造業依賴進出口,對航運需求影響重大。
標準普爾全球市場情報(S&P Global Market Intelligence)預測,2025年美國海運貨櫃進口量將下降0.7%。分析中說:「儘管第一季仍維持強勁增長,但預計2025年第二季將因關稅影響而出現下滑。」
與此同時,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U.S. Customs and Border Protection)忙著重新編寫和測試系統,以計算並徵收新的關稅。今年2月,川普政府原計劃對來自 Temu和Shein等中國網購零售商的低價郵寄商品徵稅,但因為大量包裹卡在紐約甘迺迪國際機場,該計畫被迫暫停,延後實施。
報關業者強生說,不斷湧現的新關稅規定,讓進口商與企業愈來愈難報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