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龍離岸風電宣布,由世紀風電承攬的21座三腳套管水下基礎已全數完工並交赴;海龍計畫執行長柯廷灝致贈感謝狀給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吳馥馨攝
海龍離岸風電今(15)日宣布,本土供應鏈、世紀風電承攬的21座三腳套管水下基礎已全數完工並交赴,也是世紀風電啟用全新「擎天塔」後,首個完成水下基礎組裝作業的專案,是台灣離岸風電國產化的重要里程碑。
海龍計畫執行長柯廷灝(Tim Kittelhake)在致詞時表示,這21座三腳套管水下基礎製造過程面臨許多挑戰,主因是這是當下全球「規模最大」的水下基礎,憑藉許多本土供應商齊心協助,才能達到今天這項里程碑。
柯廷灝也說,過去3年,海龍計畫與世紀風電建立了緊密合作關係,採用「One Team」合作方式,才能確保這21座水下基礎,如期、如質完工。
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在致詞時透露,與海龍計畫的合作過程歷經很多挑戰,有歡笑、有淚水,更有拍桌吵架,最後還是肩並肩、手把手的一起面對困難。
海龍離岸風電宣布,由世紀風電承攬的21座三腳套管水下基礎已全數完工並交赴;海龍計畫執行長柯廷灝致贈感謝狀給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吳馥馨攝
賴文祥說明,
這21座水下基礎是當前市場上「最大、最重」的,原有廠房設備無法負荷高度與重量,促使世紀在台北港戶外區建造「擎天塔」;此外,海龍水下基礎設計中加入「抱樁器油壓系統」,也是國內風機水下基礎製造首次挑戰,技術門檻高、學習曲線非常漫長與困難,所幸有海龍團隊及技師指導,不懈努力下才逐步掌握工法。
賴文祥在會後受訪時進一步說明為了何事「拍桌吵架」?因是亞太最大、最新的水下基礎,組裝及搭建擎天塔過程遭遇許多挑戰,過程中雙方多次開會溝通,也不是真的拍桌,會議結束後也是笑笑一起合作成功。
柯廷灝也緩頰,不是真的拍桌吵架,由於工程進度環環相扣且時程緊湊,雙方合作過程更多是溝通,這是在任何專案執行過程難免會發生的。
柯廷灝並表示,與世紀風電一開始的溝通雖有磨合期,但隨著緊密合作關係建立後,世紀風電的水準已是國際級標準,與丹麥、荷蘭、德國的業者相比一點也不遜色。
海龍離岸風電宣布,由世紀風電承攬的21座三腳套管水下基礎已全數完工並交赴;海龍計畫執行長柯廷灝致贈感謝狀給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吳馥馨攝
海龍計畫採用的是西門子歌美颯台中機艙廠在地組裝的14MW巨型風機,風機直徑222公尺,猶如棒球場大;風機高度約當於新光三越站前店,或半座台北101大樓。為了匹配如此巨大的風機,
每一座水下基礎高度超過90公尺,重量高達2,000公噸,相當於1,000台汽車總重。這批水下基礎不僅體現了製造規模的突破,更是國內供應鏈首次成功整合具備先進「油壓抱樁器系統」於水下基礎製造作業。
海龍計畫EPCI副總監張嘉文介紹,每座水下基礎重逾2千噸,21座代表共使用了4.4萬噸鋼鐵,總投入工時250萬小時,最高峰時動員1,400萬技術人員,並整合世紀風電、世紀鋼構、世紀樺欣、台欣、俊鼎及中鋼機械等6家在地供應商。
張嘉文表示,海龍計畫早在2022年12月就與世紀風電簽署水下基礎合約,2024年世紀風電擎天塔啟用組裝,今年6月開始交付直到8月全數交付完成。
海龍計畫由日商三井物產、加拿大北陸能源、馬來西亞淨達力再生能源3方共同投資,總裝置容量1,022MW,是亞太地區單一規模最大風場。今年6月已有風機所發的電力開始併入台電電網,預計明(2026)年底全數併網。除了300MW售台電,據業界掌握,其餘744MW將轉供給台積電。
世紀風電交付21座巨型水下基礎給海龍計畫。海龍計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