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GDP全年「保3」學者:雙重關稅課多少成最大關鍵 恐釀經濟3大重擊

    2025-05-25 07:40 / 作者 徐筱嵐
    美國總統川普4月2日在白宮玫瑰園宣布新的全面關稅政策,衝擊全球金融市場。路透社
    面臨美國對等關稅來勢洶洶,以及232條款陰影壟罩,全年經濟成長能否「保3」,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然而,學者們更憂心,台美經貿談判的結果,對等關稅能否降至10%「地板價」與半導體關稅豁免的機率,一旦對等關稅、半導體的雙重稅率開徵,不只是衝擊出口,還有產業外移、勞動市場結構改變等三波難以評估的衝擊...

    全年GDP力拼「保3」 拉貨效應恐到第二季為止

    主計長陳淑姿對於今年全年GDP能否保3,坦言有困難。資料照


    主計總處即將於下週(5/28)公布更新經濟預測,外界關切今年全年的經濟成長率能否「保3」,若以4月底的最新數據,主計總處對全年經濟成長率上修至3.6%,不過,主計長陳淑姿在立法院答詢時提到,尚未納入關稅因素,目前關稅協調狀況不錯,影響不會太大,但考慮因素仍多,坦言是否能「保3」還是有點困難。

    根據主計總處月前對今年首季未經季節調整的實質GDP,與去年同季比較的經濟成長率概估為5.37%,相較2月預測數增加1.91個百分點,主因拉貨效應使得出口強勁成長,出口值為1296億美元。

    只是這股拉貨效應,能否延續到第2季,就連學者都有點擔心。亞太商工總會執行長邱達生表示,部分傳產的拉貨效應已經到達到一個階段,如紡織業在第一季拉好拉滿,接下來恐怕訂單出現暫緩,而寬限期將在7月初到期,下半年極為關鍵。

    英國成首例與美協議國家 關鍵在於「貿易逆差」

    英國是首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議的國家,英國汽車製造商每年輸美車輛配額限制為10萬輛,並適用10%的「對等稅率」。美聯社


    眼見美國在5月8日與英國簽署貿易協議,不僅將英國汽車的進口關稅從27.5%降至10%,每年配額上限為10萬輛,且針對鋼鐵與鋁品項設置免稅配額,如此待遇讓其他國家懷抱希望,我國既然被列入首批貿易談判對象,是否有望走向零關稅?

    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吳大任分析,川普近期提出稅改法案,預期財政赤字將大幅攀升,為了彌補財政赤字,關稅將是很重要的來源,美國不會輕易讓步,會跟所有國家課徵關稅,英國能夠爭取到專屬優惠,是因為英國對美國有逆差,套川普的用語是「美國佔英國便宜」,只能說整取道的結果是美國大獲全勝。

    吳大任指出,既然貿易逆差國都要被課徵「地板價」、對等關稅10%,對美國順差的國家很難有僥倖心態,我國去年對美貿易順差高達739億美元,對等關稅被課徵15%的機率不高,但20%的可能性很高。

    半導體無關稅豁免 我國將面臨三波重擊

    美商務部半導體關稅232調查意見報告將出爐,台積電為半導體供應鏈請命,美國應豁免在美進行半導體製造投資企業的關稅或其他進口限制。路透社


    吳大任認為,我國面臨最大的挑戰是第三季,會有三波的重大衝擊。首先,7月初對等關稅結果揭曉,加上半導體關稅232調查意見報告出爐,台積電為半導體供應鏈請命向美國政府喊話,就看談判團隊能否善用企業赴美投資的效益進行談判,畢竟我國出口的半導體相關產品佔大宗,換句話說,半導體關稅的影響力絕對超越對等關稅,務必要強力爭豁免或低關稅

    一旦關稅啟動,首當其衝的是直接出口和間接出口。吳大任說,我國對美國的直接出口占比23.4%,而出口到中國和東南亞不僅是零組件貿易,還有著供應鏈的關係,當所有零件組裝成最終產品後,至少有一半要運至美國銷售,屬於間接出口,占比約7成,換算下來,直接與間接出口的對美依賴度超過4成,即便爭取到較低的對等關稅,仍舊要注意其他國家與美國的談判結果

    其次是廠商出走,我國製造業仰賴出口,在美國宣布要開徵對等關稅後,除了掀起一波拉貨潮,還有許多高科技業者赴美建立新基地,長時間下來,投資會逐漸移至美國,國內民間投資將大幅下滑,未來經濟成長動力會慢慢消退

    最後則攸關勞動市場。吳大任表示,目前有能力給予員工高薪的產業,就屬高科技業者,若如前述所言,產業陸續外移,等同高薪工作機會一起流失,屆時國內只剩下服務業和傳統產業等,又該如何改善低薪問題?提高勞工的薪資?

    特別預算挹注杯水車薪 盼台美談判代價最小化

    行政院經貿辦談判代表楊珍妮5月15日在濟州島參加APEC貿易部長會議,與美國貿易代表Jamieson Greer進行會談。行政院提供


    對於政府提出將規模新台幣4100億元的強化韌性特別預算,是否能夠對產業和內需消費帶來支撐? 吳大任直言,實際於產業的金額恐怕僅新台幣930億元,若一年的出口金額4000至5000億美元來對比,規模差距過大,「實在沒辦法比,如同丟入水中只聽見咚的聲音」,近來有廠商感受到對等關稅的衝擊,已經開始實施無薪假,很難想像後續關稅實施後,帶來的失業問題。

    邱達生憂心,從川普團隊談話感受「不是很樂觀」,美國將貿易夥伴全都視為貿易競爭對手,卻忽略出口結構的差異性,我國生產的晶片、電子零組件等,都是支撐高科技生產,且主要配合美國的設計端,中間財跟消費財的競爭不能一概而論,而美國亟欲希望晶片自主供應,但台積電能夠在全球開枝散葉,並非短期就能練成,而是歷經數十年的累積。

    邱達生和吳大任都期待談判團隊,能夠透過媒體或不同的遊說管道,讓川普政府能夠了解,台灣的半導體產業鏈對支撐美國工業化,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台美之間是夥伴關係,而非相互廝殺的競爭,希望能趕在7月8日、最後的期限內,藉由談判來降低對我國的關稅衝擊,否則今年下半年恐將對我國經濟造成停滯性成長。
    徐筱嵐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