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20日召開記者會說明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財政部長莊翠雲(左起)、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行政院長卓榮泰、行政院秘書長張惇涵、主計長陳淑姿出席。廖瑞祥攝
行政院會今(11/20)拍板通過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根據財政部資料,中央對地方的補助,包含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3項合計除不低於今年,預計整體挹注地方經費達1兆2002億元,創歷年新高。整體統籌稅款粗估達8213億元,一般性補助將扣除地方自辦事項1080億元,保留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共1421億元、計畫型補助維持2368億元。
行政院會拍板院版《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草案,中央對挹注地方1兆2002億元。行政院提供
行政院今提出院版《財劃法》修正草案,盼達成國民生活品質更均衡、水平(城鄉)分配更公平、中央地方夥伴關係更提升、垂直(錢權)分配更合理、地方自治更強化等5大目標。
根據財政部簡報,院版財劃法有5大特點:一,中央挹注地方再創新高,統籌分配稅款、一般性補助、計畫型補助3項合計除不低於今年,整體共將挹注地方1兆2002億元,再創歷史新高。
二擴大統籌稅款,錢權合理回歸地方,財政部指出,修法後統籌稅款規模達8213億元,較114年度大幅增加3537億元,也因統籌稅款大幅增加,一般性補助款無須再編列增裕財源,為落實錢權相符原則,其中1080億元將改回歸地方自辦事項。
三,優先彌補基本財政差額,一般性補助款全設算,財政部說,統籌稅款將優先彌補基本財政收支差額,地方政府維持常態運作所需支出優先獲得滿足,確保地方財政立足點平等,其中一般性補助款2501億元,當中教育、社福及基本設施項設算維持1421億元,其餘1080億元納入基本財政需要額,以統籌稅款優先彌補。
四,公式更公平,指標更均衡,財政部表示,院版財劃法讓22市縣公式一致,解決直轄市跟縣市長年以來誰先分後分的問題,且考量人口結構、土地管理及污染防治成本等因素,兼顧城鄉特色及區域均衡發展,同時滿足直轄市、農業及工業縣市需求。
五,維持計畫型補助款整體規模,地方建設不中斷,財政部說,修法除讓地方財源增加,也兼顧中央財政穩健,計畫型補助款扣除前瞻5期經費到期,維持2368億元補助規模,繼續支持地方軌道等重大公共建設,提升民眾生活品質。
財政部國庫署長陳柏誠表示,這次統籌稅款來源為所得稅的11%、營業稅的85%,菸酒稅全部歸地方,相較於114年的規劃增加了3753億。
公式指標部分,陳柏誠指出,人口指標不僅看人口數,老年人口的或14歲以下幼年人口會有加權;土地面積會考量土地維護成本,比如農林漁牧用地就有加權。離島部分因為面積小人口少,在分配上會有劣勢,也有加倍處理。
直轄市、縣市的獲配數也有成長,陳柏誠表示,直轄市成長15.2%、縣市的獲配數成長27.4%,陳柏誠說,各縣市的分配會較過去更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