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天拉5票!作家蔡珠兒「生平第一次拉票」只為挺罷免 喊:看看香港

    2025-07-25 10:06 / 作者 政治中心
    公民團體於凱道舉辦「0724迎向成功凱道晚會」,民眾熱情參與。廖瑞祥攝
    大罷免首波投票將於明日(7/26)登場,近日網路上掀起「百工百業挺罷免」的貼文風潮,曾在《中國時報》工作,旅居英國、香港回台的作家蔡珠兒發文表示,過去因為「政黨潔癖」從沒拉過票的她,這次一改作風與家人、朋友對話,甚至連搭計程車、到市場買菜也不放過,短短一天就拉5票,她直言這次大罷免關乎台灣命運,「如果不努力拉票,下一次可能根本沒有投票機會,看看香港就知道」。

    蔡珠兒24日在臉書發文表示,自己是個「死文青」,中文系畢業後做過編輯,1987年解嚴後報禁開放,《中國時報》開始有文化版,她進了當時的大理街,成爲第一代文化版記者。她談到,自己的職涯平凡庸碌,乏善可陳,唯一能說的小事,是1990年編過《文化觀察》周報,每週做一個專題,探討解嚴後的民間現象,解析表面奔放勃發,底層卻隱伏權威暗影的社會文化。

    蔡珠兒說,當年的中時很自由,她一把抓身兼策畫、採訪、邀稿和文編,玩得興高采烈,不亦樂乎。後來終於踩到雷,因爲一篇抨擊救國團逸樂文化的專題,《文化觀察》停刊收攤,她感嘆:「是的,我們以爲的解嚴和自由,都還隱伏暗影。」

    蔡珠兒回顧過往,職場的挫敗,社會的混亂,時代的失落感,加上崩裂的情感經歷,1994年夏天她斬斷一切,離開台灣,移民英國,打算自我放逐,永遠不回來,「但是怎麼可能?身爲死文青,我讀的我想的我在意的,內心深處最軟最痛的那塊肉,都關乎我的身分和根源。走人很容易,割肉很困難。但我落跑了,我是逃兵,多年前寫過一篇《逃兵自白書》,這個不名譽的焦紅印記,黥刺在我的額頭和心口。」

    蔡珠兒說,2015年夏天,她終於擺脫那個印記,回到台灣,並且「買一送一」,帶了伴侶汪浩一同回台。如今,她依然做著文青勾當,是個食物的書寫者、策展者、鑒賞者(connoisseur)、研究者,偶爾也客串廚師。她談到:「做過逃兵,在台灣發展的過程,我缺席了二十多年,爲了彌補和修復,我把這個身分當成文化實踐,把自己當成公益者,不涉任何業務,純粹只爲愛好。」

    蔡珠兒表示,台灣人都愛吃,飲食是最迅捷的身分認同,她回來這十年間,見證到「台灣味」的興起,「台菜」脫離閩南和鄉土的陳舊框架,大膽試錯,恣情融合,廣採日式法式北歐式技藝,用綺麗多樣的本土食材,變化出海納百川的「台灣菜」,她話鋒一轉說:「就像我們與時並進,成爲融合國族認同與公民意識的新台灣人——前提是,要保有可貴的民主機制。」

    蔡珠兒直言,自己是個「微不足道的小咖」,但這次大罷免關乎台灣命運,爲了綠竹筍和烏魚子,也爲了安住家鄉,不必再移民,她恪盡點滴之力,希望和其他公民涓涓匯爲洪流,除了課金、文字和演講,這陣子她開始拉票,「這是生平第一次,以前的選舉,不管如何激烈,我都尊重別人的自由意志,且因政黨潔癖,從沒拉過票。」

    蔡珠兒憂心地說:「但這一次,好些人竟還以為是政爭,沒意會到事態的嚴重性,如果不努力拉票,下一次可能根本沒有投票機會,看看香港就知道。」她也分享自己實際行動把家人的票都拉到,朋友的多半同溫,試了幾個搖擺者,勉強有兩三票,搭計程車也拉,碰到同類,相談甚歡,也有一兩次沿途相罵。

    蔡珠兒說,她揹著綁了「同意罷免」飄帶的袋子去市場,跟相熟的攤主拉票,反應還不錯,最讓她感動的是豬肉攤,70多歲的老闆娘笑著擺擺手說:「放心啦,妳不拜託我也會去投,我知道,這不是幫民進黨,這是爲了台灣自己好啊。」她在文末表示:「以上全文照錄,沒有任何添加。買菜回來算一算,今天大概拉到5票,我會繼續努力。」


    政治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