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腸病毒奪新生兒第5命! 男嬰出生才6天「併發心肌炎肝炎」死亡

    2025-07-01 14:16 / 作者 游騰傑
    疾病管制署羅一鈞發言人15日更新登革熱、類鼻疽、流感與新冠疫苗接種狀況。疾管署提供
    疾管署今(1)日公布,北部一名未滿1個月男嬰感染腸病毒併發重症不幸死亡。男嬰出生第4天出現嗜睡、發紺等症狀,隔日病況惡化,送加護病房治療,仍出現心肌炎、肝炎、休克等敗血症徵候,發病第3天身亡。這是今年第5例死亡。

    依據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上週腸病毒就診計6696人次,較前一週略降2.8%,未進入流行期,推出是因為放暑假減少校園傳播所致,然而值得注意的是,新生兒腸病毒疫情仍持續,上周另增一起新生兒腸病毒重症死亡個案。據近四週實驗室監測顯示社區腸病毒以伊科病毒11型為多且持續新增新生兒感染伊科病毒11型通報重症病例,新生兒重症發生風險持續。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死亡個案為北部男嬰,出生4天開始陸續有嗜睡、活動力下降、發紺等症狀,隔日出現心搏過緩、呼吸困難轉至醫院,診斷為心肌炎、肝炎併休克疑似腸病毒感染,收治新生兒加護病房治療並給予免疫球蛋白,檢驗為腸病毒陽性,經積極治療仍不幸於發病第3天死亡,為今年第6例新生兒腸病毒重症,也是今年第5例新生兒腸病毒死亡。

    羅一鈞指出,今年累計9例腸病毒重症(含6死),重症病例數為6年同期最高,其中新生兒佔6例(含5死),5例為伊科病毒11型重症、今日公布腸病毒分型檢驗中,目前預估至7月底均為新生兒腸病毒流行期間,請家長和照顧新生兒的醫療照護機構要提高警覺;國內2018年5月至7月也曾有一波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疫情,造成7例新生兒伊科病毒11型重症、其中6例死亡。

    因應新生兒腸病毒疫情,疾管署已依「114年腸病毒流行疫情應變計畫」於6月17日成立應變工作小組,與地方政府共同執行各項應變策略,全國共有89家腸病毒重症責任醫院確保腸病毒重症不漏接,衛生局持續辦理托嬰中心和產後護理之家感控查核,今年共辦理489家托嬰中心和56家產後護理之家感管查核,分別佔所有機構數的28%和22%,目前已完成查核之414家托嬰中心和40家產後護理之家,全數合格。

    疾管署也已於6月24日發函要求全國1720家托嬰中心和255家產後護理之家於7月15日前完成腸病毒防疫自我查檢,並由地方政府稽核查檢結果,倘有不符合項目,須追蹤機構於1週內完成改善。

    如您家中有新生兒,疾管署建議儘量謝絕訪客,也儘量謝絕親朋好友對新生兒抱抱親親。儘量避免讓新生兒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如家人有症狀請自我隔離或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新生兒。家人工作或外出後返家先更衣洗手,在摟抱、餵食新生兒前,務必以肥皂正確洗手。保持環境清潔,定期清消嬰兒的玩具和生活用品。新生兒出現發燒、活力不佳、進食下降等症狀,應儘速送醫。

    如您本身是或家中有快到預產期的孕婦,疾管署建議若出現發燒、上呼吸道感染、腹瀉等症狀,應儘速就醫並主動告知醫師。如家人有症狀請自我隔離或做好防護,儘量不接觸孕婦。避免出入人潮眾多的公共場所、避免接觸有症狀的人士。勤洗手、戴口罩,保持環境清潔。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