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南星「海上機場計畫」規模逾千公頃 陳其邁:1奈米廠將落腳南部

    2025-05-07 14:35 / 作者 施書瑜
    南星自貿港區空照圖。高市府都發局提供
    高雄市議員陳善慧今(5/7)建議,因應小港機場宵禁與噪音限制,市府應積極規劃興建第二座國際機場。市長陳其邁回應,高雄近年發展迅速,市府已研擬在南星計畫區外海填海造陸,打造約1000公頃的24小時國際機場,以支應航空貨運與南部產業擴張需求,並透露「未來1奈米廠可能落腳南部」。

    陳善慧今質詢表示,小港機場受宵禁限制影響運能與營運彈性,建議市府規劃興建24小時運作的國際機場,以解決噪音問題並提升航空量能,他進一步提議,短期內可爭取小港機場第五航權,吸引外籍航空進駐並開闢洲際轉機航線。

    高雄市長陳其邁則指出,小港機場目前面臨宵禁限制與噪音問題,周邊旗津、小港地區居民接受度低,已難以再擴充營運規模,為回應南部產業升級與空運需求快速成長,市府研議於南星計畫區高屏溪出海口外海、靠近林園區域,興建可全天候24小時起降的新機場,並預留捷運小港–林園線延伸規劃,強化聯外交通。

    陳其邁也提到「如果是5年前談這個議題,可能還太早,但現在時機成熟了」,南部半導體產業近年成長迅速,目前高雄已有5座晶圓廠進駐,相關設備、材料供應鏈廠商快速聚集,南科產值更已超越竹科,加上屏東即將設立科學園區,並透露未來「1奈米製程都可能落腳南部」,強調「航空門戶的角色,南部不能缺席」。

    陳其邁表示,面對全球電商與空運需求激增,桃園機場周邊腹地日趨飽和,風險亟需分散。高雄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擁有海事與空域條件,南星外海具備填海造陸潛力,可避開小港、岡山與台南空域干擾,成為理想選址,市府將以綜合海事工程、空域規劃與都市發展為考量,持續推動新機場規劃案。

    在新機場完成前的過渡期,陳其邁也表示,小港機場可持續爭取廉價航空、洲際航線與第五航權,強化與東南亞國家的轉機與貨運連結,規劃設立24小時運作的新機場,將有助於南部產業長遠發展,並強化高雄作為亞洲空運樞紐的戰略地位。
    施書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