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市立大同醫院今年元月起經營權由高醫體移交長庚醫院,豈料高市府移交後,發現大同醫院重要的氣體管線標示遭無故塗上白漆。長庚醫院提供
高雄市立大同醫院自今年元月由長庚醫療體系接手經營,市議員湯詠瑜今(5/6)質詢時關切經營問題,湯表示,民眾陳情案件明顯增加,從去年4月的4件攀升至今年的25件,反映診次減少、醫護人力不足、急診久候與病床等候時間過長等問題,質疑長庚經營是否盡責,衛生局則強調,醫療收入與業務量每月約增加20%。
湯詠瑜表示,健保申報量減少恐影響市府收益,且醫師人數幾乎減半,還有醫護反映遭無預警調職,導致士氣低落。她提到,Google評價出現兩極聲音,雖有5星好評,也有1星負評,民眾質疑醫護明顯不足,認為醫院經營缺乏用心。
她進一步指出,夜間與假日門診服務也有縮減。過去降載期間,夜診科別曾達20科,現在僅剩17科;週六門診從18科減至12科,多科如過敏免疫風濕內科、神經外科、皮膚科、牙科等已不見。她要求市府應積極爭取恢復原有門診服務,並在與長庚的合作契約中,明訂醫療品質標準、保底權利金、醫護人力配置規範,及定期檢討與改善機制。
對此,高雄市長陳其邁回應,長庚接手初期,病患就醫行為可能因習慣改變受影響,但目前醫師與護理人力皆符合區域醫院標準,並有高醫與長庚體系支援補足人力,確保醫療運作穩定。
他強調,大同醫院的重症照護量能已有明顯提升,例如急診手術、葉克膜裝置等服務已具實績,未來也會持續調整門診配置,以因應夜間與假日的就醫需求。
衛生局長黃志中補充,目前大同醫院醫療收入與業務量每月約成長兩成,對於市民陳情,衛生局已逐案處理,針對系統性與個案問題將持續檢討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