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母傳狩獵神器!瓶鼻海豚「臉上一大坨」 看似滑稽實為必殺技

    2025-07-27 08:30 / 作者 簡竹君
    澳洲鯊魚灣一尾瓶鼻海豚,在鼻子上戴著海綿覓食。美聯社
    澳洲西部「鯊魚灣」一帶的瓶鼻海豚,狩獵時會咬一塊海綿,將其調整位於自己吻突(頭部前端凸出部分)部位,再去翻攪砂石、趕出獵物,這些海豚模樣像是小丑戴上紅色球型小丑鼻,有些滑稽可笑,但是海綿可保護吻突不受傷。研究指出這種狩獵技巧高效率卻也高難度,當地只約5%海豚使用,且都有母系親屬關係,都是從媽媽身上學來。

    美聯社報導,近日刊登於《皇家學會開放科學》(Royal Society Open Science)的研究指出,只有西澳鯊魚灣一帶的瓶鼻海豚出現這種行為,他們選的海綿從壘球大小到哈密瓜大小都有。



    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報導,這種狩獵方式中海綿的作用相當人類幹粗活時戴手套。海豚以海綿翻攪、驚嚇躲在沙裡、岩石間的魚兒,魚兒嚇得離開藏匿地點,海豚就丟了海綿抓魚,然後再回來「撿起」海綿繼續驚嚇另一區域的魚。


    「海綿狩獵」高效率卻也高難度,這很可能是當地僅5%,約30尾海豚以此法狩獵的原因,最難之處在於海綿會干擾海豚重要的回聲定位系統。海豚靠發出聲波,再接受聲波接觸前方物體後反彈的回聲,判斷前方物體的距離、大小,研究證實,臉前一大坨海綿具「消音」效果,會妨礙海豚接收回聲。

    澳洲鯊魚灣一尾瓶鼻海豚,在鼻子上戴著海綿覓食。美聯社


    研究的共同作者之一、丹麥阿爾胡斯大學(Aarhus University)生物學家雅各(Ellen Rose Jacobs)說,海綿對回聲定位的影響,「相當於你戴著度數錯誤的眼鏡,眼前東西都怪怪的,你還是能度過一天,但可能會有點頭疼」。這些海豚繼續使用回聲定位系統,意即他們已適應在受干擾狀態下定位。

    未參加這項研究的美國俄勒岡州立大學海洋生物學家坎托(Mauricio Cantor)說,戴著海綿狩獵「就像矇著眼打獵一樣——你必須非常熟練,訓練有素才能成功。」同樣未參加這項研究的加拿大達爾豪希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海洋生態學家沃姆(Boris Worm)說:「他們需要花很多年才能學會這種特殊的狩獵技能。」

    澳洲鯊魚灣一尾瓶鼻海豚,在鼻子上戴著海綿覓食。美聯社


    本研究的另一共同作者、喬治城大學海洋生物學家曼恩(Janet Mann)表示,,海豚幼崽通常會跟在媽媽身邊3、4年,學習生活與狩獵技巧,海綿護具技巧「只能由母親傳給後代」,雅各也說:「所有使用這技巧的海豚都有母系親屬關係。」因為這方法很難學,她說曾有幼崽在學習過程中太沮喪受挫,氣得丟掉一直使用的海綿,去找新海綿。

    如果不會使用海綿也能捕魚,為什麼要學這麼難的技巧?雅各說一但學會,這些海豚可以到比其他海豚覓食區更深的區域,翻找其他海豚難以直接接觸的尖銳岩石:「他們(海綿組)一年到頭都能捕到很多魚,而且會這技巧的同類不多,他們不用面對激烈競爭。」


    澳洲鯊魚灣一尾瓶鼻海豚,在鼻子上戴著海綿覓食。美聯社


    簡竹君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