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內布拉斯加州一處大豆田。美聯社資料照片
美國在「川習會」後宣稱與中國達成全面貿易戰停火的協議,但就在全球兩大經濟體關係解凍還不到兩週時間,媒體發現,中國採購美國大豆的步伐似乎已陷入停滯,引發貿易商擔心,中國承諾採購美國大豆的舉措更多是一種外交姿態,而非正式的貿易協議。
彭博社週三(11/12)引述匿名貿易商透露,在上月底出現本季首批訂單的熱潮後,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進口似乎有所放緩,並表示目前尚未收到新訂單。這加劇了市場的不確定性,即中國作為美國大豆的最大消費國,是否會像川普政府所聲稱的大量進口大豆。
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上月底在南韓釜山會晤後,華府表示,北京承諾在今年底前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並在未來3年內每年採購2500萬噸。中國尚未證實川普團隊提及的具體承諾,但北京已降低美國大豆關稅,並解除對3家美國出口商的禁令。
新加坡StoneX集團的農產品經紀人康偉強(Kang Wei Cheang,音譯)表示:「業界普遍認為,中國採購1200萬噸美國大豆的承諾,與其說是一項正式的貿易協議,不如說是一種外交姿態。」
過去幾個月,中國大量採購南美大豆,以達成採購來源多元化。荷蘭合作銀行(Rabobank)資深分析師皮斯托亞(Vitor Pistoia)指出,無論美中達成何種貿易協議,未來幾個月中國對豆類的需求預計仍將走低。
另,在大豆最大出口國巴西的新季供應到位前,中國業者需要先消化部分12月至明年1月的到貨量,但業界預估,這一部分需求僅為數百萬噸,遠低於華府提出的年度採購目標。而據貿易商稱,美國大豆仍面臨13%關稅,這更是讓中國業者缺乏訂購的動機。
康偉強指出,美國大豆目前的交易價格高於南美大豆,部分原因在於美中宣布達成貿易協議後出現價格飆升。他補充說,隨著巴西種植季正常推進,且新季供應預計將於明年1月下旬至2月初到位,中國買家對短期內大量採購美國大豆持謹慎態度。
貿易商表示,近期採購美國大豆的多為中國國營企業,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會儲入國庫。對商業買家來說,貿易戰停火雖重啟美國供應管道,但美國大豆現在必須與巴西爭奪這一稍縱即逝的銷售窗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