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川普訪東協與四國達成貿易協議 馬來西亞承諾不對美國限制稀土出口

    2025-10-26 21:32 / 作者 陳家齊
    2025年4月16日,越南海防港貨櫃碼頭。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週日(26日)抵達馬來西亞吉隆坡,準備參加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時,與四個東南亞國家簽署了一連串關於貿易和關鍵礦物的協議,旨在解決貿易失衡,並在中國緊縮管制稀土出口之際確保供應鏈。

    但是,《紐約時報》報導也指出,川普簽的這些協議仍舊沒有解決最根本的「技術」問題:美國如何認定哪些產品是這些東南亞國家產製,而非「轉口」中國的商品、觸犯美國要防堵的「洗產地」。

    根據白宮週日發布的聲明,川普週日與馬來西亞和柬埔寨的領導人簽署了互惠貿易協議,並與泰國簽署了框架性的貿易協議。根據這些協議,美國將對來自大馬、柬埔寨與泰國的貨品維持19%的關稅稅率,但對某些商品,稅率將降至零。

    華府還與越南宣布了類似的框架協議,目前越南對美國的出口貨品被徵收20%的關稅稅率。

    週日,川普與泰國和馬來西亞還簽署了兩項尋求關鍵礦物供應鏈合作的獨立協議。在美國與馬來西亞的共同聲明中,大馬同意不會禁止關鍵礦物或稀土出口到美國,也不會實行配額限制。

    然而,聲明中沒有具體說明,馬來西亞的承諾適用於稀土原料,還是加工後的稀土產品。馬來西亞估計擁有1610萬噸稀土礦藏,但為了防止資源流失並發展其下游產業,已禁止出口稀土原料。

    對稀土精煉擁有幾乎完全壟斷能力的中國,在本月初宣布要對全球稀土原料進行更嚴格的出口管制,引發川普政府揚言對中國貨加徵100%關稅報復。確保稀土原料供應,預計將是川普本週接下來與習近平會面時,商討的重點內容。

    美國要防中國貨洗產地,但是產地認定怎麼做?

    《紐約時報》週日報導,東南亞各國的商界與政界目前仍不知道華府要怎樣界定什麼才是原產自該國的貨品,這使得這些國家的商品,要出口到美國依舊可能面臨40%的懲罰性「轉口關稅」。

    報導說,問題核心在於當前的幾乎所有產品都有來自不同國家的原料與零件,其中尤其仰賴中國原料與零件。

    美方至今沒有給出具體的規定方式,把重點聚焦在「30%門檻」,意即來自外國的原材料不能超過該商品的30%,否則就不能認定為原產國是該國。

    但是,報導指出,這30%門檻就原材料來說已經很難不會觸及,而美國至今的態度曖昧更雪上加霜。30%的認定包括中資投資嗎?是否包括外國勞工的製造涉入?是否包括中國的技術與設備?

    在川普第一任期間,美中貿易戰已經導致大量中國企業把產線轉移到越南、馬來西亞等國,現在的「原產國」標準認定不明朗,讓這些東南亞國家無法確定他們出口美國商品是否會被加徵轉口關稅。

    以稀土來說,路透社報導,預計馬來西亞主權財富基金將與一家中國公司合作,在馬來西亞建立一家稀土精煉廠。這樣由中國提供設備、技術建立的稀土廠,其生產商品利益一大部分也歸於中資,是否會觸犯30%門檻?目前無法解答。
    陳家齊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