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上課不禁手機!愛沙尼亞教學生「用手機學AI」 要成為最善用AI國家

    2025-05-26 16:42 / 作者 李寧怡
    滑手機示意圖。取自Pexels免費圖庫
    全球已有不少國家或地方政府限制中小學生在校內使用手機,近年在教育領域進展飛速的愛沙尼亞則將手機視為教育工具,經常在課堂要求學生拿出手機;自下學年度起,愛沙尼亞的學生還將擁有專屬AI帳號。

    愛沙尼亞是人口僅140萬的波羅的海小國,曾是前蘇聯加盟國,但獨立三十多年後,它不僅在民主體制上蓬勃發展,教育方面的成就也超越許多預算充足的歐洲大國。

    衛報》報導,愛沙尼亞學生的數理能力已超越芬蘭,躍居歐洲之冠。在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主辦的「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畫」(PISA)2022年最近一次測驗中,愛沙尼亞學生的數學、科學、創意思考成績都居歐洲之冠,僅閱讀一項屈居第二,僅次於愛爾蘭。

    愛沙尼亞教育的與眾不同之處,在於它全面擁抱數位教育,中小學教師積極鼓勵學生把手機當作教育工具。該國已發布「AI飛躍2025計畫」(AI Leap),目標是讓教師和學生具備「世界級的人工智慧工具與技能」。

    這項計畫將以OpenAI的AI模型為實驗平台,自今年9月新學年起啟動,先從16歲及17歲學生開始實施,目標是在2027年之前,讓5.8萬名學生與5000名教師均可享有免費的AI學習工具。

    教師接受AI教育訓練 對學童「下課才禁手機」

    報導稱,教師將接受AI科技訓練,著重於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數位倫理;並以增進教育公平與AI素養為首要目的。當局表示,這套計畫將讓愛沙尼亞成為「不只是科技密度高,更是全球最能善用AI的國家之一」。

    愛沙尼亞教育與研究部長卡拉斯(Kristina Kallas)日前在英國舉行的「全球教育論壇」( Education World Forum)致詞時表示,她知道很多歐洲國家對手機與科技抱持戒慎態度,不過愛沙尼亞社會比較開放,樂於使用各項數位工具與服務,「老師也不例外」。

    卡拉斯表示,愛沙尼亞政府不禁止學生使用手機,但會發布指引,特別是針對13歲以下較年幼的孩子,由各校自行規範,包括學童下課時間不得使用手機、在課堂上也只有老師要求時才能拿出手機,因為某些作業或練習須用手機完成。

    將淘汰背誦等學習方式 徹底改變傳統教育

    愛沙尼亞早在1997年就大舉投資科技基礎建設,名為「虎躍」(Tiigrihüpe )計畫,當時各中小學也迅速連接網際網路,如今AI被認為是最新一步的科技投資。

    卡拉斯指出,AI革命將徹底改變傳統教育模式——作文式作業將走入歷史,數百年來依賴「記憶/重述/應用」的學習方法也將被淘汰,取而代之的將是口試制度,並訓練孩子發展更高層次的認知能力,因為其他能力AI都將超越人類。

    她強調:「這件事迫在眉睫。我們面臨的是進化層面的挑戰——如果無法進化成思考更快、層次更高的物種,科技就會取代我們的意識」。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