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所提供,記者團在中國湖南長沙參觀中聯重科公司的工廠。美聯社
美國對中國的關稅戰核心,是中國內需不足,單方倚重製造與出口拉動經濟,忽視國內需求,使中國貨傾銷全世界的狀況。美國川普政府一再表示中國發展內需可望是與美國希望經貿平衡的雙贏關鍵。但彭博新聞報導,中國正在研擬的新10年與5年計畫仍一面倒著重發展製造業,沒有在理美國人。
習近平上台後在2015年推出「中國製造2025」的10年計畫,而中國依照計劃經濟的原則都會制訂一次又一次的「五年規劃」。預計將推出的「十五五」5年計畫,是中共建政後第15個5年計畫。彭博新聞週一(26日)引述知情人士消息報導說,這兩個計畫目前通通還是著重中國製造。
要求匿名的知情人士說,「中國製造2025」的後續版本將優先發展包括晶片製造設備在內的技術,並補充說,為避免引發西方國家批評,新計畫可能不會採用類似的名稱。
而從2026年開始的下一個5年計畫,將尋求在中長期內把製造業在中國國內生產毛額(GDP)比重維持在一定水準,而非讓其下降。該人士透露,官員也曾討論下一個5年計畫是否應包含尋求消費在中國GDP比重的具體數值目標。但目前傾向於不設定此目標,因為當局擔心缺乏有效工具來刺激家庭支出,且不願承諾一個具體數字。
這些計畫內容仍在討論中,並在發布前仍可能大幅改變。其中一位知情人士表示,新的5年計劃將在2026年3月的下一次「兩會」年度立法會議公開。而下一個促進製造的10年計劃藍圖,則可能在兩會之前或之後的任何時間揭曉。
大幅提振消費 中國沒有太大興趣中國在房市泡沫破滅後,單方倚賴製造與生產的經濟戰略出現明顯的缺點。中國的國內消費僅佔 GDP約40%,遠低於主要富裕國家60%到70%的水準。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曾在5月12日接受CNBC訪問時說:「我們需要更多製造業,他們需要更多消費。因此,美中共同實現再平衡的機會是有的,我們將拭目以待這是否可行。」
中國領導人也曾公開表示需要刺激更多消費,以避免物價持續下跌的通縮螺旋,並抵銷川普關稅戰導致的出口下降。在今年三月的兩會,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曾表示「大力提振消費」是今年首要任務,並敦促官員採取更多措施「使內需成為經濟成長的主要引擎和錨點」。
然而,中國官員們之後幾乎沒有採取新的具體措施來提振消費。中國施政者持續把製造業,尤其是高技術的製造業,視為尋求自給自足、國家安全和創造就業的核心。DeepSeek今年稍早在人工智慧(AI)領域的突破,更加提振他們倚賴此一路線的信心。
在本月19日視察河南一家滾珠軸承工廠時,習近平表示:「我們必須持續加強製造業,堅持自力更生、自力自強的原則,並掌握關鍵核心技術。」
笨重的起重機搭載的機械臂,卻能靈活碰觸相疊的玻璃杯而不至於掉落,中國藉此展現新技術的優越性。美聯社
淡化「中國製造2025」這樣明目張膽的口號,習近平已經轉而加強要求「培育新質生產力」,包括發展電動車、太陽能和電池。中國發改委所屬的一家報紙在3月的報導,推動新質生產力現已成為制定下一個5年計畫的研究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