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12日,美軍F-35閃電II戰機、南韓F-35戰機在黃海上空演習。路透社資料照
據南韓媒體今天(4/19)報導,中國在黃海的爭端海域,設置石油鑽探平台型態的固定式結構工程,該工程不僅已打下鋼樁,更設有直升機的升降平台,韓媒分析,由於美韓聯軍會在該海域進行軍演,隨著中國在該處擴建各項工程,未來恐影響美韓海上作戰。
中國:只是養魚場據《朝鮮日報》報導,在中國與南韓的黃海爭端海域「臨時措施區」(PMZ),中國已建造石油鑽探平台型態的固定結構工程,並投入營運。截至去年5月,中國在該海域部署兩座大型移動式工程,引發兩國間爭議,這次的結構工程,則是固定於海底的鋼鐵結構,已打下鋼樁,並設置石油鑽探型態的工程。
報導指出,中國政府稱,在臨時措施區設置的2座可移動式結構工程,是名為「深藍」的養魚場,安裝於附近的固定結構,則是為了管理養魚場所設置的設施。不過,南韓政府擔心,中國可能如在南海區域一般,透過在黃海安裝設施,擴大海上佔領區,強化對該區域的支配力,目前南韓政府正在研擬如何應對。
據悉,南韓外交部長趙兌烈上個月底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舉行雙邊會晤,趙兌烈當時向中方抗議黃海的固定式結構工程。
預計增加到12座中國2018年在臨時措施區設置「深藍1號」移動式工程,2022年在青島東南方185公里處,安裝了固定結構工程,南韓當時向中國抗議,此舉違反兩國間的漁業協定,中國一度暫緩工程,但隨後又繼續擴建,去年5月發現中國設置了「深藍2號」移動式工程。
中國於該海域設置的固定結構工程,長80公尺、寬100公尺、高50公尺,甚至設有直升機升降平台。雙方將對該爭議工程展開會談,南韓政府預計最快於下週與中方討論相關問題。
中國計劃在未來2至3年內,將「深藍」設施擴增至12座,預計所謂的「養魚場管理設施」也會隨之增加。
將黃海「內海化」中國在黃海的擴建行動恐有軍事意涵,一名南韓海軍官員表示:「中國透過增加移動式工程,擴大對西海的佔領(西海意指黃海,因該海域位於南韓西方,韓方稱該海域為西海)」、「如果固定式結構工程增加,韓美軍艦未來進入該海域,可能會變得更困難。」
據南韓聯合參謀本部的資料,中國正在依照「內海化戰略」,單方面在臨時措施區設置「作戰警戒線」,於該海域進行各種海上演練。另一方面,美國與南韓也會在此進行軍事演習,因此若中國大量設置移動式及固定式工程,很有可能影響美韓海上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