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ASML跟隨台積電到全球擴張!《造光者》作者:客戶到哪、他們就到哪

    2025-09-12 13:58 / 作者 戴嘉芬
    描述ASML崛起故事的《造光者》一書於近日出版,作者馬克.海因克來台參加新書發表會。戴嘉芬攝
    描述荷蘭半導體巨擘艾司摩爾(ASML)崛起故事的《造光者》今日(9/12)舉辦新書發表記者會。作者馬克.海因克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ASML在荷蘭的擴張相較公司創立時,規模已翻了數倍,公司的核心仍然在荷蘭。隨著客戶在全世界建廠,ASML也在台灣、韓國、日本和美國擴張,因為他們想在客戶所在地發展。

    馬克(Marc Hijink)提到,當他開始寫這本書時,正值晶片短缺時期,所有汽車製造商都無法生產汽車,因為沒有晶片,他們不得不暫停生產。這些車商聯繫台積電,「我們需要晶片。」然後,台積電則向ASML施壓,「我們需要更多的晶片機台。」艾司摩爾只好再向上游業者蔡司聯絡,「拜託,我們需要更多光學系統。」他也在書中詳細描寫了這些過程。

    2021年,在晶片最缺的時刻,ASML核心部門出現了嚴重的問題。馬克說,「這是我最喜歡的章節之一。」起因在於ASML建造了一座自動化物流的倉庫,想藉由這座倉庫完全解決物流問題。就在他們把設備所需的材料從A地搬到新倉庫時,卻發現新的自動化物流系統完全癱瘓了。

    然後,所有客戶都衝著ASML大喊,「我們的晶片機器到底在哪?」包括當時的美國總統拜登和德國總理梅克爾都打電話給ASML。當時,ASML只能寄E-mail給員工,請員工協助公司度過危機。於是,每個員工放下手邊工作,穿上特製夾克,捲起袖子、幫忙搬箱子、包裝,用人工方式搬運,後來,ASML足足花了3個月時間才讓一切恢復正常。

    媒體問到,台積電進軍美國、日本和德國,但台灣總是有人批評台積電已不再是一家台灣公司,已經變成一家美國公司了。相較台積電,ASML也一直向其他國家擴張,荷蘭政府或民眾是否會有相同的擔憂?

    對此,馬克回答,ASML在荷蘭的擴張相較公司創立時,規模已翻了數倍,公司的核心仍然在荷蘭。隨著客戶在全世界建廠,ASML也在台灣、韓國、日本和美國擴張,因為他們想在客戶所在地發展。

    他繼續說,如果台積電在全球擴張,ASML也必須跟進,就像KLA(科磊)、Applied Materials(應用材料)、TEL(東京威力科創)這些設備商一樣,他們也要跟進。

    而台積電在全世界的晶圓廠可以說是台灣晶圓廠的複製品,像是位於德勒斯登的工廠與台南廠的相似度大約有15%~20%,這樣做可能是為了降低生產風險,馬克認為,台積電的核心仍然在台灣。

    媒體也問到,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緊張局勢是否會影響台積電和ASML的關係?馬克則回答,「我不這麼認為」。因為台積電和艾司摩爾的合作早在38年前就已建立。雖然,台積電是ASML最重要的客戶。但艾司摩爾不能偏袒任何一個客戶,他們必須中立,就像半導體業的瑞士一樣,ASML對此非常謹慎。

    此外,馬克提到,荷蘭人以員工幸福感高而聞名,台灣在這項排名應該低很多。而ASML在台灣已發展已超過20年,希望他們已經把這種快樂的工作文化帶到了台灣。

    戴嘉芬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