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示意圖。路透社
勤業眾信今(14)日表示,雖然美國關稅政策對投資市場帶來波動,但技術創新和營運精進的腳步仍持續推進,未曾停歇。2025年為生成式 AI (GenAI)和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的「關鍵過渡年」「(Gap year),須縮小關鍵差距以發揮現有的技術潛力。
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發布《2025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報告,報告指出,今年是上述相關產業的「關鍵過渡年」,而這些「關鍵差距」包括電力與再生能源目標間的落差、深偽技術引發的信任問題、代理型AI(Agentic AI)發展、雲端運算高昂成本;須克服多重挑戰與限制,才可推動產業邁向AI驅動的未來。
勤業眾信資深會計師陳明煇表示,美國近期數度宣布調整關稅政策,衝擊市場信心,突顯全球對美貿易政策變動高度敏感。台灣對美出口以電子零組件及資通產品為大宗,儘管半導體目前尚未列入課稅範圍,但台灣身為全球晶片供應鏈及高科技產業重鎮,未來整體電子供應鏈族群仍可能受波及。
陳明煇指出,在短期收益與長期發展的雙重考量下,企業預期將優先關注營運層面的及時調整,但整體技術發展與營運策略出現重大調整的機率相對較低。面對全球經濟政策變局與貿易壓力及地緣政治衝擊,企業應更重視技術升級,保持競爭力並積極發展多元化市場,以分散潛在不確定風險。
勤業眾信報告指出,生成式AI的發展正加速進行,未來將邁入代理型AI的時代,其具備強大潛能,預期將進一步提升知識型工作的效率與深度。NVIDIA執行長黃仁勳在3月舉行的2025 GTC大會中,聚焦探討人形機器人、代理型AI與矽光子技術(Silicon Photonics),展現出生成式AI正邁入多元場景應用階段,進一步提升AI高效能運算需求與發展。
然而,營運成本提升、電力資源需求及環境永續議題,也為企業導入 AI帶來挑戰。面對政策與技術升級的雙重壓力下,企業如何透過AI技術研發驅動產業升級,並在永續發展與技術創新間取得平衡,將是未來關鍵。AI持續引領科技浪潮,但其風險與能源挑戰仍不容忽視。我們如何使用AI,不僅需仰賴科技,更需依靠人類的前瞻思維與價值判斷。
勤業眾信也在《2025全球高科技、媒體及電信產業趨勢預測》點出4點關鍵趨勢。
趨勢一,「算力即電力」能源消耗倍增,企業布局能源轉型解決方案。趨勢二,代理型AI崛起,企業採用率預估在2025 年將達25%。趨勢三,智慧型手機與筆記型電腦挑戰生成式AI實力。趨勢四,矽光子技術加速運算,多場景中應用成為業界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