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供需雙殺2-1】西進受阻、征美遇關稅亂流 漁民苦嘆「魚苗放還不放?」

    2025-04-13 08:00 / 作者 黃怡菁
    台灣漁民近海捕撈作業。黃怡菁攝
    自2022年中國片面宣布台灣石斑魚等農漁品禁止輸入,我國農漁民、進出口商、政府農業部門努力另闢蹊徑,想盡辦法讓石斑魚、虱目魚長征橫跨太平洋,進到美國華人超市等通路,如今美國總統川普舉起關稅大刀舞劍,台灣水產養殖好不容易建立起新的供應布局,再度被推向刀鋒,命懸一線。養殖出口將遭受何等影響?赴美華人荷包是否又要緊縮?跟著太報一探究竟。


    「現在是魚苗放養期,到底放,還不放?還是乾脆轉養?」社團法人臺南市南瀛養殖生產協會理事長蔡阿玉,4月9日在漁業署因應美國「對等關稅」座談會上,心急如焚道出養殖漁民心聲:「1天了(台語發音liáu,意指「損失」)、2天了,3天就死了了啊!」

    2022年石斑魚、吳郭魚(台灣鯛)慘遭中國片面封殺,努力敲開美國通路,歷經兩年多的努力,才見曙光,卻又遇到關稅亂流。

    4月9日,《太報》記者走訪台灣水產貿易進出口商龍頭「元家」了解產業實況,執行長顏志杰坦言,清明連假一結束,馬上被美國客戶告知訂單暫緩,「也有人要求我們『先hold住』,也就是延緩交貨。」顏志杰受訪時眉頭深鎖,看在生意人眼裡,川普就像在玩「德州撲克」,先把關稅數字喊高,再視交手的經貿往來國家,願意釋出多少籌碼交換、談判。

    美國總統川普於台灣清明連假期間宣布課徵高關稅,台灣最大冷凍海鮮進口品牌「元家」開工日立刻被美國客戶通知暫停訂單出貨。黃怡菁攝


    如顏志杰所料,川普開打的貿易戰轟出一顆變化球,「解放日」宣布針對台灣課徵關稅高達32%引發恐慌,10日宣告中國大陸關稅增至125%,11日暴漲至145%,更髮夾彎對其餘75國暫停提高90天關稅,改課徵10%,業者心境如搭雲霄飛車,接下來的情勢恐怕仍充滿未知數,還得「讓子彈飛」一陣子,狀況才會逐漸明朗。

    「元家」1980年代創立,靠冷凍草蝦外銷起家,早年以中國大陸市場外銷為主,近年積極開拓歐美通路分散外銷風險。黃怡菁攝

    美國華人超市燒百萬成本供客試吃海鮮 魚商苦心走出中國封殺陰霾

    台灣最大冷凍海鮮進出口品牌「元家」前身為澎湖商行「元進行」,1979年於台北設立元家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朝企業化經營,以中國大陸為外銷基礎,包含「元家」等多數海鮮進出口商,早年傾向以中國單一市場打天下,不料,Covid-19疫情爆發,中國餐飲業蕭條,顏志杰回顧,原先台灣石斑魚等水產外銷近半都是輸往中國,「疫情爆發後,幾乎沒了,台灣養殖業者池邊交易價跌四分之一,當時漁民就已經承擔不少損失與風險。」

    時序推進到2022年,台灣銷往中國農漁產品,一波一波接續成為黑名單,慘遭封殺、禁止輸入中國,包含鳳梨、釋迦、石斑魚、白帶魚等指標性農產,面臨前所未有外銷危機,為緩解滯銷、價格崩盤壓力,「班班有石斑」政策因應而生,宴客魚成為營養午餐食材;外銷、加工及直銷「產銷三箭」加強推動,積極拓展日韓美澳等通路。

    2022年6月中國全面禁止台灣石斑輸入,外銷失去一大市場,民間與政府努力開拓美、日、韓、澳等市場因應衝擊。黃怡菁攝

    顏志杰為元家二代,年少留美攻讀學位,回台接班後,多角化拓展外銷通路,2018年中美貿易戰1.0開打之際,顏志杰就已悄悄試圖長征美國華人味蕾。打開口碑與知名度的方式,少不了砸大錢在超市等實體展售場合擺攤試吃,顏志杰表示,「在美國行銷的成本很恐怖!促銷的人力成本昂貴,還要折價給消費者吸引買氣、贈送樣品,短短兩周就可以燒掉約兩百萬元台幣。」

    然而,披荊斬棘付出仍有回報,光美國加州就是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全美華裔人口約520萬人,加州佔36.9%,將近4成,石斑魚不只受兩岸三地的美國移民青睞,對東南亞裔移民也不陌生,顏志杰指出,加上華人超市對於台商行銷宣傳配合度高,鋪貨拓展迅速,「外銷美國的魚,幾乎從零,一口氣跳到滿大的銷售數字。」

    顏志杰未透露實際的銷售數字,不過從漁業署年報統計顯示,美國自2022年躍升為台灣農業第一大外銷市場,2024年台灣農業出口總值49.2億美元,出口至美國佔比18%,近乎兩成,佔農業總產值5%,主要出口品項包含蝴蝶蘭花卉及其種苗、毛豆、茶葉、吳郭魚(台灣鯛)、鱸魚、石斑魚等。

    台灣蝴蝶蘭外銷美國佔比達四成,其次為日本、越南、荷蘭、加拿大。

    養殖業者、水產進出口商苦心走出中國封殺陰霾,從美國消費者的反應也能獲得鼓舞,顏志杰發現,當地人回購率高,對台灣出產的食材品質相當有信心。台灣水產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楊雲裕也指出,吳郭魚(台灣鯛)在美國市場是當生魚片在吃,「做到現在,已經是歷史的天價。」

    根據漁業署年報,吳郭魚(台灣鯛)外銷美國年銷量換算台幣約10.76億元,佔該物種外銷金額七成。

    吳郭魚近8成銷往美國 台南首當其衝

    美國宣布加徵關稅,全球經貿一度陷入恐慌,「說不緊張,是不可能的」,顏志杰說,儘管外銷美國海鮮的營業額,對該公司整體占比不到10%,但美國畢竟是很大的量體,當前關稅變動、狀況不明的情形下,如果魚苗放多可能虧錢,放少又有不夠賣的風險,「我們加工分切廠還可以尋求其他的產品代工,但對養殖漁民而言,一整年都靠這一池了!」

    吳郭魚(台灣鯛)與虱目魚多在3至6月期間放養,台南學甲「亮哥生態風味體驗養殖場」漁民蔡阿玉,9日在漁業署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的產業座談,以社團法人臺南市南瀛養殖生產協會理事長身分向農業部部長陳駿季面對面訴苦,她說,好不容易熬到2024年看見吳郭魚(台灣鯛)的一片曙光,如今又危機四起,「現在是魚苗放養期,到底放,還不放?還是乾脆轉養?」

    蔡阿玉的提問道盡漁民滿滿無奈,並強調從魚塭到貿易商脣齒相依的處境,「沒有原料端就沒有加工端,1天了(台語發音liáu,意指「損失」)、2天了,3天就死了了啊!」以吳郭魚(台灣鯛)來說,79%銷往美國,台南市年產量2萬5986公噸,首當其衝,其次是嘉義、雲林、高雄等縣市。

    養殖吳郭魚(台灣鯛)產地主要集中台南,佔比45%,其次是嘉義縣、雲林縣。

    南市區漁會總幹事林鈺昕則更擔心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壯年漁民生計,她表示,川普宣告加徵關稅後,短短幾天吳郭魚(台灣鯛)產地池邊價,已從每台斤40元降到37元。對比去年同期行情好的時候,每台斤池邊價可達42至43元,如今貿易戰才開第一槍,漁民損失就已超過1成。
     
    農業部祭180億元補貼措施 陳駿季:絕對不能喪失美國市場

    與其坐困愁城,不如趕緊思考對策,數日來,顏志杰陸續召集公司內部緊急開會,囑咐同仁積極了解農業部祭出180億元3面向6大措施補貼方案中,尤其是「擴大海外行銷」部分,補貼資格條件為何?該企業是否也有機會申請。

    「元家」執行長顏志杰緊急召開公司會議,分派同仁積極了解美國客戶訂單狀況,以及農業部外銷宣傳補貼方案如何申請。黃怡菁攝

    顏志杰表示,無論美國關稅最終加徵多少,都考驗著美國人民的消費力,「今天吃好一點比較重要?還是修車比較重要?」當關稅成本轉嫁給民眾,物價萬箭齊飛,消費品項絕對會發生排擠效益,例如消費者不一定要吃石斑魚,而是改消費其它更便宜的產地物種,而且不只是水產品網內互打,說不定還得跟汽車零件等五花八門的產品瓜分消費者的錢包預算。

    顏志杰已思考該如何拓展美國以外的市場弭補缺口,元家目前有將海鮮賣到英國、法國餐飲業者手上,但接下來得想辦法進入超市通路體系,「歐洲體系很分散,行銷費更分散,例如,美國一檔宣傳做下來是花台幣兩百萬元,但英國、法國、德國如果都要行銷,恐怕就是各個國家都要撒兩百萬,加總比美國更貴。」

    美國Costco試吃攤位吸引試吃人潮熱烈,但隱含的行銷、食材、人力成本高昂。黃怡菁攝

    農業部長陳駿季9日親上火線與業者座談,台灣水產工業同業公會秘書長吳姿蓉也向陳駿季反映,國際水產品商展,日本館現場殺魚熱鬧滾滾,而攤位補助費用皆為日本政府補貼,因此也期待未來台灣貿易商若參加國際展售,政府可以適當針對有接單實力的廠商給予補助,「讓海外人士更知道台灣館的存在。」

    座談會上,陳駿季誓言「絕對不能喪失美國市場」,儘管國外旅費預算被立法院刪60%,許多國外活動被迫中止,「但好的行銷是持續性的,不能有一餐、沒一餐,國際行銷必須精準。」

    依據農業部規劃,180億元當中將有24億元作為金融支持,農業貸款利率加碼補貼;84億元提升產業競爭力,目標強化外銷冷鏈體系、加速產業加值轉型、取得國內外標章或認驗證;72億元規劃於開拓多元市場,包含擴大國內行銷以及海外行銷活動。

    顏志杰認同,危機就是轉機,趁此時要求養殖端依照認證規範用藥、養魚,對消費者來說也是獲得飲食安全提升的機會。「那你最近有打電話問候養殖漁民嗎?」顏志杰深鎖已久的眉頭,嶄露淺淺微笑,卻又語帶虧欠地說:「我最近都有點害怕面對他們。」

    石斑魚養殖魚塭。黃怡菁攝

    黃怡菁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