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灣降關稅也難解套!川普重點在「順差」 學者:央行該對匯率放手了

    2025-04-03 17:26 / 作者 陳康宜
    中研院研究員許文泰認為,央行放手匯率,才能真正縮小台對美的順差。路透社
    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實施對等關稅,台灣眾多產品將被課32%高關稅。中研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許文泰今(4/3)在臉書以《台灣怎麼辦》發文表示,美國公式計算重點就在於相對逆差,台灣難靠降關稅或實施報復性關稅解決,唯有央行對匯率放手,才能真正縮小台對美的順差。

    許文泰表示,台灣的非半導體產品要被課32%的關稅。如果真的實施了,會是對台灣非半導體的製造業的重傷害。川普雖然很反覆,但是狂人難以預測,面對風險,應該要做最壞的打算。

    許文泰指出,半導體雖然豁免,但是半導體也不是獨立存在,當然也會受影響。其實,台灣經濟這幾年看起來暢旺,事實上隱憂不少。暢旺主要是由於半導體業帶動,加上缺工問題越來越嚴重,勞動市場普遍都有加薪。非半導體的其他傳產,乃至比較「傳統」的電子業,許多都面臨來自中國產能擴張的威脅。有些媒體已經點名了數個產業的情況。

    許文泰說,美國貿易代表署也出了對等關稅計算的說明。其實公式很簡單:只有三項,即美國對該國的相對逆差、貿易彈性(trade elasticity or import elasticity),以及關稅對於進口價格的轉嫁率(rate of passthrough)。查看怎麼選後兩個參數的相關說明,顯見貿易代表署裡面還是有懂經濟學的人。然而這個公式本身是沒有什麼道理的。弄出這樣的公式,如果真懂經濟學的話,是不會開心的。

    許文泰說,商品有千百種,各自的貿易彈性與轉嫁率都不一樣。但在該署的算法裡,這兩個數字對所有國家的所有商品都是一樣的。也就是說,在美國貿易代表署的粗暴的算法裡,真正決定對等關稅跨國差異的,只有一個變數,就是相對逆差 (X-M)/M,其中X對美國對該國的出口,M是美國從該國的進口。從台灣而言,就是對美國的相對順差(X-M)/X。「所以,任何能影響對美貿易順差的因素,都算。」

    許文泰認為,其實台灣對美國課的關稅並不是重點。我們對美國課的關稅,各種計算方式,平均都不會超過3%,跟美國對我們課的關稅沒有差很多。「所以,把降關稅當作解套方法,完全是劃錯重點。」

    至於台灣能不能用報復性關稅,學加拿大那樣?許文泰說:「答案也是否定的。」因為美國人永遠可以加上去。他們在上手,我們在下手,何況國防安全還仰賴美國支援。

    許文泰指出,買武器、買農產品、買天然氣,這些都是要做的。可是美國人也說了,買武器不算。

    許文泰舉例,假設有三個人,甲賣A給乙,乙賣B給丙,丙賣C給甲。假設沒有任何資產可以做跨期借貸。所以這三個人之間的交易會導致乙對甲、丙對乙、甲對丙都有100%的相對逆差,但每個人各自的總貿易逆差都是零!也就是說,強求跟每個國家「都」沒有貿易逆差,而不問個別貿易逆差的根源,是川普政府的謬誤。面對這樣的政府,台灣能做的只能是讓傷害盡量降低而已。

    許文泰直言,「影響台灣貿易順差的一個最重要因素其實是央行。」調整少數還算高的關稅,只是在某一些產品產生影響,但這些產品只是進口品的一小小部分,對減少順差只是杯水車薪。對匯率放手,不要沉迷於外匯存底,才能真正縮小順差。

    許文泰表示,川普的頭兩個月,觀望可以。現在可以停止觀望了。與其之後被逼在短期內讓台幣升值到美國人滿意的範圍,不如現在就著手,把對經濟的衝擊時間拉長。

    許文泰還說,央行像是台灣媒體與政客不敢碰的聖杯,有種種複雜的原因在背後。「是時候請央行出來面對。是時候讓大眾多看看台灣經濟學界多年來對央行的意見。」

    陳康宜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