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陸戰隊「復仇女神」(NMESIS)系統可快速搶灘部署「海軍打擊飛彈」(NSM)飛彈到印太島礁上,執行區域拒止中共艦隊。資料圖為NSM試射。KONGSBERG官網
美國與菲律賓年度重大訓練「肩並肩」演習,美軍陸戰隊「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MESIS),已於4月25日進駐菲律賓巴丹島;若該系統搭載搭載NSM反艦飛彈,射程幾乎涵蓋台、菲之間的巴士海峽與巴林坦海峽,能夠「拒止」中共進入,這套採用無人發射車發射「海軍打擊飛彈」(NSM)的「復仇女神」系統,威力引發關注。
美菲2025年「肩並肩演習」(Exercise Balikatan 2025)聯合軍演,菲律賓海軍陸戰隊士兵以M4突擊步槍搭配內紅點瞄準具實彈射擊訓練。Exercise Balikatan粉專
美菲「肩並肩」聯合軍演於4月21日正式展開。美國海軍陸戰隊此次在菲律賓巴丹群島部署了「海軍/陸戰隊遠征艦隊阻絕系統」(Navy-Marine Expeditionary Ship Interdiction System,簡稱NMESIS)。該群島距離台灣僅190公里。NMESIS能發射新型RGM-184A「海軍打擊飛彈」(Naval Strike Missile,NSM),根據不同彈種與飛行模式,射程至少185公里,部分型號(如JSM)甚至可達555公里。如果與台灣海鋒大隊的雄二增程型或雄三反艦飛彈聯手,將有能力完全封鎖巴士海峽,阻止中共戰艦通行,這也讓中共感到極大壓力。
美軍陸戰隊的「復仇女神系統」(NMESIS)其無人發射車、「遙控遠征火力地面單元」( ROGUE),可直接上下氣墊登陸艇(LCAC),直接搶灘部署 。US Marine
NMESIS的英文縮寫與「復仇女神」(Nemesis)諧音,因此亦被暱稱為「復仇女神系統」。
這套「復仇女神系統」的誕生,源於2020年美國海軍陸戰隊公布的十年轉型計畫。為因應與中國在印太地區可能爆發的軍事衝突,美軍高層認為,未來陸戰隊必須轉型為具備「遠程精準打擊能力」的分散小型部隊,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xpeditionary Advanced Base Operations,EABO)任務。NMESIS因此應運而生,成為高機動、輕量化的反艦武器系統,能夠透過登陸艇快速搶灘,或以C-130戰術運輸機運送至前進基地。
美軍陸戰隊為實現「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任務,打造高機動的「海軍/陸戰隊遠征艦艇阻斷系統」(NMESIS),左為搭載2枚NSM反艦飛彈的ROGUE平台。US Marine
在執行「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時,美軍陸戰隊會運用可垂直起降的MV-22魚鷹式旋翼機、濱海戰鬥艦、突襲快艇及無人載具,於選定的島嶼、島礁間機動部署並迅速撤離,目的是將敵方周邊的島嶼、島礁改造為飛彈陣地。
EABO後續的計畫概念,則是美軍陸戰隊可從兩棲突擊艦、駁船,甚至浮動平台上,將「遠征前進基地」擴展為結合「陸上+海上」據點的作戰網絡,強化地面與空中機動部隊的支援能力,而「復仇女神系統」(NMESIS)正是其中關鍵的機動反艦火力。
國防安全研究院中共政軍研究所副研究員舒孝煌指出,NMESIS實際上是一套陸基反艦飛彈系統,對於陸戰隊的濱海作戰團及EABO任務至關重要。其核心概念是運用陸戰隊原有的兩棲登陸能力,迅速搶佔太平洋地區的小島。這些島嶼平時無需駐軍,美軍可利用搶灘能力將裝備運送至島礁,並發揮「遠征突擊」的特性,讓敵人難以預測部署地點,提升部隊的敏捷性與彈性,而NMESIS正是EABO概念下最重要的系統之一。
美軍C-130運輸機可搭載復仇女神系統(NMESIS)的無人發射車、「遙控遠征火力地面單元」(Remotely Operated Ground Unit for Expeditionary, ROGUE),可看到2個NSM飛彈發射箱。US Marine
舒孝煌指出,NMESIS系統搭載攻擊武器是「海軍打擊飛彈」(NSM),運載的平台簡稱為「ROGUE」,全名是「遙控遠征火力地面單元」(Remotely Operated Ground Unit for Expeditionary, ROGUE),它是一個「聯合輕型戰術車」(JLTV)的發射車。ROGUE發射車已經是無人化,車上能夠裝載兩枚NSM飛彈發射箱,類似「忠誠隊友」,跟著濱海作戰團移動。因為美軍陸戰隊整個作戰單位全部使用美國奧什科甚公司(Oshkosh Corporation)生產的JRTV戰術車輛,甚至ROGUE可以自動跟著它的車隊指揮車進行。
舒孝煌進一步指出,這次在美菲兩國「肩並肩」聯合軍事演習40週年之際,美軍陸戰隊部署NMESIS系統到巴丹群島上(Batanes Islands),是展現其遠征前進基地作戰(EABO)概念的裡面一個非常重要的核心的部分,也是在驗證美軍在北呂宋島地區部署的能力。特別是在呂宋島或是「看住」巴士海峽的一個作戰概念。
2025年美菲「肩並肩」演習(Exercise Balikatan 2025)於4.21展開,於菲國呂宋島北部以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實彈射擊,本屆為該系列演習40週年紀念。Exercise Balikatan
NMESIS系統或說「復仇女神」(NMESIS)系統,其核心是發射「海軍打擊飛彈」(NSM),早期「海軍打擊飛彈」(NSM)是搭載於八輪的重型戰術卡車(HEMTT)上發射,當時採取4聯裝的發射箱配置方式。而到了「復仇女神」系統的設計,為了符合輕快化的「遠征前進基地作戰」概念,「復仇女神」系統就只裝2具「海軍打擊飛彈」的發射箱,以提升機動部署能力。
舒孝煌指出,NSM飛彈基本型的射程為185公里以上,實際射程視飛行模式而定。其導引方式為被動紅外線結合慣性導航及GPS,不同於一般反艦飛彈常見的主動雷達導引(如魚叉、雄二、雄三等)。雷達導引飛彈在末端尋標時易被敵方偵測與干擾,而NSM採紅外線導引,能更精準鎖定艦艇熱源,且不易被敵方偵測,提高突防成功率。
NSM飛彈還具備匿蹤外型與模組化設計,可根據需求增減燃料或更換不同彈頭。其體積緊湊,能裝入F-35彈艙,或由直徑533mm的魚雷/飛彈發射管從潛艦發射。
美國「海軍打擊飛彈」(NSM)RGM-184A反艦飛彈為挪威KDA公司研製,射程超過100海浬,特點是採紅外線導引與匿蹤設計,不易遭攔截。KONGSBERG官網
近期因應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賴清德總統已指示加大對美軍事採購。台灣是否有機會採購NMESIS系統及新型NSM飛彈,成為外界關注焦點。據悉,國軍三年前曾表達購買NSM飛彈的意願。
舒孝煌分析,目前美國連RGM-84L-4 Block II岸置魚叉飛彈等「岸防巡弋飛彈」(CDCM)都尚未交付台灣,因此是否適合再談NMESIS的採購,仍有待觀察。
他進一步指出,若美方同意出售NMESIS或NSM飛彈,國軍不一定會採用美軍陸戰隊的發射車。由於台灣以防守作戰為主,未來可能會將NSM整合至現有的海鋒大隊雄二、雄三同型發射車,或岸防巡弋飛彈(CDCM)的大型發射車,而不會完全採用NMESIS的架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