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稅收超徵就喊「普發現金」! 學者揭「沒說清楚」的真相

    2025-02-17 15:31 / 作者 吳馥馨
    國民黨主張稅收超徵應普發現金1萬元,並擬修《預算法》當稅收「超徵20%」須還稅於民。國民黨提供
    財政部日前公布去(2024)年修正後稅收實徵淨額超出預算數5,283億元,創歷年新高。國民黨團立即喊話要普發現金1萬元,並提《預算法》修法,賦予稅收超徵普發現金的法源,未來當超收稅款逾20%,政府就要還稅於民。不過,對於相關提案,輿論正反兩極,政府和學者則紛紛示警不該普發現金。

    所謂「稅收超徵」,是政府實際收到的稅收,比預期收到的稅收來得多。台大法學院教授柯格鐘表示,首先要澄清的是,所謂「稅收超徵」是中性文字,「超徵」不是政府違背法律規範、對納稅義務人做超出法律規定的稅權負擔或是增加稅法上權利義務。

    預算時間差加劇稅收落差

    為何「實際稅收」和「預期稅收」之間會發生巨額落差?財政部解釋,那是因為預算從編列到執行完畢歷時將近2年之久,期間會受國內外經濟情勢變動等難以預期的因素影響,除了實際稅收優於預期,也可能發生實際稅收不如預期的稅收短絀情形。

    以去年(113年度)預算為例,其在2023年上半年就開始籌編,當時稅收預算數為3兆2,336億元,2023年下半年經立法院審議通過,經過2024一整年執行,由於去年上市櫃公司實際獲利好、加薪、升息與股利分配,以及證券市場日均成交值比預算編列時的預期還好,最終稅收實徵數為3兆7,619億元,實徵數超出預算數5,283億元。

    不過,實徵稅收超出預算數的總額,不是完全歸屬中央,還包括劃歸給地方,以及指定用途的基金,像是菸捐、長照2.0。財政部表示,過去3年(110年度至112年度)全國稅收實徵數比預算數多1兆3,424億元,其中歸屬中央為1兆188億元,劃歸地方的國稅及地方稅為2,001億元,指定用途基金共1,235億元。

    稅收超徵並非全歸中央。財政部提供


    針對歸屬中央、實徵數超出預算數的1兆188億元怎麼用?財政部按《預算法》依序安排了減少舉債共3,845億元、優先還債3,960億元,最後再滾入歲計賸餘,做為日後施政財源。

    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國民黨表示,過去3年稅收共超徵約1.3兆元,但政府僅還債3千多億元。事實上,全國稅收超預算數,中央真正能運用的部分要先剔除歸屬地方、專款專用的指定用途基金;再依照先減少舉債,其次優先還債,最後再滾入歲計賸餘的順序使用。

    多的稅收怎麼用?太報製表


    柯格鐘表示,政府會根據推估的經濟成長,再推估稅收預算數。通常稅收成長會保守估算,以免產生財政赤字,藉時就必須透過舉債來支應,反而造成財務不夠穩定,就像一般民眾不會高估自己的收入能力。

    柯格鐘也說,若稅收實徵數大於預算數,依照《預算法》也必須減少舉債、優先還債,最後再流入歲計賸餘;一切都是依法用,不可能隨意變更用途變成「私房錢」,也不會是政府的「小金庫」。

    稅收是依法收稅 沒有違法超徵

    如今,國民黨主張「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柯格鐘嚴肅表示,這是「非常錯誤」的概念。其一,政府徵稅的本質不是「對價性」的給付,國家依法向納稅義務人收稅,但沒有課予相同的義務;舉例來說,政府依法向郭台銘、張忠謀課稅,假設他們納稅1億元,但政府不會針對郭台銘、張忠謀提供價值1億元的服務。

    其次,政府是「統收統支」的概念,負有國防、保衛國家安全、基礎建設、維繫社會治安、民主法制、社會福利等任務。

    稅收非「對價性」給付 「還稅於民」不合法理

    由於稅收不是「對價性」,也就沒有「還稅於民」的合法性。柯格鐘反問,難不成稅收實徵數超出預算數,要把多餘的稅金還給郭台銘或張忠謀嗎?此外,除了本國國民、本國企業,也有外商在台的繳稅款,例如韓國天團來台灣辦演唱會也要繳稅,難道也要把稅款還給韓國天團嗎?

    柯格鐘表示,提出「還稅於民」的政治人物,對基本專業知識不理解,也完全不尊重,是個滿荒謬的提案。尤其當要求普發現金、還稅於民,但其實很多人是避稅到不用繳稅,還要發現金給他們?

    台大學法律學院教授柯格鐘表示,提「還稅於民」的政治人物,是對基本專業知識不理解,也完全不尊重,是個滿荒謬的提案 。廖瑞祥攝


    稅收超徵猶如多賺錢 應償債或投資未來

    柯格鐘表示,稅收超出預算數就應該優先用於還債,因為,舉債就猶如我們預支了後代子孫的未來,本金遲早要還,這輩子不還,就是後代子孫幫你還。就像現在你向銀行借錢,都要支付利息,錢多賺了,就要趕快還一還,怎能今朝有酒今朝醉,像一個不負責任的浪子,今年景氣好賺很多就有把花掉呢?

    柯格鐘說,尤其如今全球地緣政治風險升溫,去年景氣好、賺了錢,當然要儲蓄起來生利息,或者進行投資,未來賺資本財;如今不思考還債,也不考慮投資未來,卻想著普發現金把錢花光,好像活在平行時空。

    吳馥馨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