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台大百大貢獻 全民健保、AI語音、防疫體系15事蹟新入列

    2025-11-07 15:46 / 作者 陳怡穎
    台灣大學校長陳文章。李政龍攝
    國立台灣大學即將邁向百年校慶,今(11/7)日舉行第二屆「百大貢獻事蹟」發布會,新增15件代表台大百年科研與社會影響力的重要成就,涵蓋公共衛生、科技創新、防災工程、人文研究等領域。從全民健保制度的誕生、幽門桿菌防治胃癌政策,到中文語音技術與AI的先驅性研發,台大校長陳文章強調,百大貢獻事蹟都經過嚴謹遴選,象徵全體師生及校友近百年來的努力。

    全民健保被譽為台灣社會安全網的核心之一,而其構想正源自台大。1950年代,由時任公衛所長陳拱北首度提出健保政策方向,從新北貢寮保健站推動醫療平權概念,其後包括楊志良、張博雅、陳建仁、葉金川等學者陸續投入健保規劃,讓制度於1995年正式上路。

    今年正值健保實施30週年,台大公衛學院教師鄭守夏笑稱:「台灣人不一定有金卡、銀卡,但一定有健保卡。」全民健保如今已成國人就醫保障的基石,並獲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全球典範。

    台大醫學院院長吳明賢表示,本次入選的醫學類事蹟包括「感染控管」與「幽門桿菌防治胃癌策略」兩項成就。台大自1980年代起建立全國性感染防治網絡,2003年SARS爆發後僅半年即撲滅疫情;2009年H1N1與2019年COVID-19期間,也因體系成熟,使台灣防疫成效位居全球前段班,「我們是隱形的護國神山」,讓台灣得以維持政治、經濟、國家穩定。

    在胃癌防治上,台大團隊1995年提出「治療幽門螺旋桿菌可預防胃癌」假說,並參與WHO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制定全球防治指引,促成健保擴大給付幽門桿菌治療給付,並推動以篩檢與根除幽門桿菌為核心的胃癌防治政策,成功使台灣胃癌死亡率下降。

    電資學院則入選「推動全球華語語音技術與語音資訊檢索技術」貢獻。電機資訊學院院長吳宗霖表示,院士李琳山於1984年研製出全球首套中文語音合成系統,讓電腦能「開口說華語」;1995年他推出「金聲三號」,能辨識連續中文語句,功能比Apple Siri提早問世16年。
    院長 吳宗霖 表示,這項技術為後續語音助理與AI語音搜尋奠定基礎,讓台大在國際科技史上留下關鍵一頁。

    另外,電資學院也選出「變分電磁學研究」,變分反應理論(VRT)與共形映射技術獲國際肯定,對無線通訊、半導體產業影響深遠;教授李金發更將技術帶回美國創業,開發出可以商用運轉的HFSS半導體設計模擬軟體。

    台大工學院與理學院則共同發布「災防科技與防救災人才培育」項目,自921大地震後,工學院團隊積極投入災害勘查與重建,建立跨部會整合的防救災系統,並引入AI預警與防災模擬技術,形成國際級的災防韌性體系。理學院院長葉素玲指出,如今行政院指揮中心制度正是從當年跨部門防災合作延伸而來。

    其他入選項目包括「台灣原住民族知識傳統確立」自1928年移川子之藏成立人種學講座以來,發展為現代原民學術研究與共構合作體系;「台灣天然物化學與有機化學人才培育」,奠定台灣化學研究基礎;「化工製程與粉粒技術創新」、「釀造學講座」,以及「台灣民主動態研究」與「台灣本土社會人文研究」,深化社會學、政治學與文化研究成果。

    台大將於2028年(民國117年)迎接百年校慶,校長陳文章表示,百大貢獻象徵台大近百年對國家社會的積極貢獻。學校同時推動「百歲基金」計畫,目標募款100位捐贈者、每人捐款新台幣1000萬元,目前已有80位校友響應,基金將用於國際人才延攬、學生獎助與校園建設。
    陳怡穎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