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新聞切片/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急剎車 石崇良孤軍「快步走」為何怨聲四起

    2025-11-07 15:44 / 作者 游騰傑
    衛福部長石崇良「快步走」式改革,但卻凸顯另一個問題,跨部門協調不足,引發摩擦。廖瑞祥攝
    衛福部長石崇良日前在接受媒體專訪時提出「健保補充保費改革」構想,計劃將利息、股利、租金等補充保費改採「年度結算制」,但改革尚未送入行政院審議就被迫喊停,引發各界議論。

    事實上,健保基金的財務壓力並非近期才浮現。「健保會不會破產」早已是醫界長期討論的熱門話題,也曾多次在行政院高層與「健康台灣論壇」中交鋒。翻開健保歷史,過去3次調漲保費,已有兩位衛生署長因此下台,僅有前衛福部長陳時中因忙於新冠疫情未受影響。這說明,健保財務問題長期存在,改革不是新鮮事,但每一次調整都引發政治壓力與社會敏感神經。

    那麼,健保基金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根源在於台灣人口結構的長期變化。高齡化與少子化使勞動人口減少、退休人口增加,「以經常性薪資作為健保課費基準」的模式,逐漸加重年輕人與低收入族群的負擔。換言之,單靠薪資來源已不足以支撐健保長期運作,而目前六大類收入需要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多年運作下來也出現「規避手法」,更讓改革與新增財源成為迫切課題。

    石崇良想大刀闊斧解決財務問題,為健保引入新的財源,卻不到一天就急轉彎喊暫緩。問題出現在哪裡?首先,過去補充保費採「就源扣繳」,並以2013年兩萬元門檻計算,若直接套用「年度結算制」,明顯與當前物價與經濟模式脫節。

    再者,外界或將喊卡原因歸咎於明年地方選舉,認為是為了選票考量,但真正問題或許更複雜。身為急診醫師出身的石崇良,雖行事風格果斷迅速,但對官場文化或許仍不熟悉。因此據悉,喊卡並非選舉因素,而是「跨部門踩線」——補充保費牽涉衛福部、金管會、財政部等跨部會,需要多方協調,決策層級必然是部會以上,但衛福部卻在政策尚未正式討論就跳過層級對外拋出,各部會甚至行政院高層多是看了報導才知道,除了跳腳,也摸不清真實狀況。

    這凸顯一個現實:政策再迫切,跨部門協調、社會溝通仍不可或缺,而且在集思廣益之後,才可能端出周延又可行的方案。「走太快」雖可提升決策速度,但若不掌握制度節奏,改革容易在一夜之間翻船喊卡,「快是個雙面刃,有時候凸顯有效率,但有時候恐淪為目中無人」。

    這並非石崇良首次「踩線」。近期非洲豬瘟政策中,他曾在媒體採訪時突然提出取消免檢疫通道的構想,後續才被發現仍在研議中。改革步伐如何兼顧效率與溝通,政策規畫如何兼顧理想與現實並且可說服社會大眾接受,或許是石崇良以及衛福部未來不得不面對的挑戰,若忽視這一點,再好的改革構想,也可能成為一紙空文。
    游騰傑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