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國高中生延到10點上課 精神科醫師籲要配套:不應只看表象

    2025-09-15 14:18 / 作者 綜合中心
    國高中生有部分出現睡眠不足問題。示意圖,取自Unsplash
    國高中生壓力大睡不夠怎解?有民眾9日提出「國高中學生上午10點上課、下午4點下課」連署案,希望藉由調整上下課時間,幫助學生改善睡眠不足、危害身心問題,一週內已獲得上萬人支持。三軍總醫院精神科醫師葉啟斌則說,每人需要睡眠時間長短不同,作息也不同,且教學現場也可能導致學生動機不足,建議應有配套措施,不應只看表象決定。

    民眾9日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提案,希望能藉由延後並縮短上課時間,幫助國高中學生改善睡眠不足狀況,避免慢性睡眠剝奪,導致情緒障礙、自傷輕生風險,同時讓學生擁有更多時間探索個人興趣,進行適當社交、運動。此提案獲得關注迴響,15日上午已超過1萬個附議,教育部將依法在60天內正式回應。

    葉啓斌今(15日)從國高中生身心狀況分析,他認為,過去有研究指出,每個年齡層的睡眠長度、入睡時間不一樣,以國高中生來說,早上8點起床確實比較符合生理時鐘。

    葉啓斌解釋,大約有10-20%的人天生就是晚睡晚起,白天一段時間過後才能進行有效率的工作和學習,也有些人每天只須睡4到5小時就能睡飽,有些人需要7到8小時。

    除生理特質之外,葉啓斌也點出關鍵,若從目前的社會與文化現狀來談,部分學生上課打瞌睡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學習動機不足。他認為,台灣上課模式都是靜態為主,很少動態操作,單坐在教室學習難免無聊,所以白天打瞌睡,晚上就會晚睡。

    他強調,每個人的睡眠都有個體性差異,他肯定多元提案,不過相關單位一定要拿出配套,隨時留意學習動機及狀況不佳的學生,協助他們克服問題,「如果只是看表面現象,只關心生理時鐘就很可惜了。」

    綜合中心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