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一文看懂】「笨蛋,問題還是經濟」 民主黨橫掃週二選舉的五個重點

    2025-11-05 16:11 / 作者 李寧怡
    2025年11月4日,當選紐約市長的34歲「民主社會主義者」曼達尼發表勝選感言。美聯社
    美國週二(11/4)舉行總統川普重新執政以來的首場大型選舉日,民主黨取得壓倒性勝利。《華爾街日報》社論標題直言:「民主黨人展開大反攻」。

    美聯社指出,雖然民主黨內關於未來路線的辯論才剛開始,但有跡象顯示,選民對經濟的不滿,特別是川普未能落實會讓經濟復甦的競選承諾,可能成為共和黨2026年期中選舉面臨的真正難題。

    在週二的選舉中,除了34歲的社會主義者曼達尼(Zohran Mamdani)當選紐約首位穆斯林市長,兩位形象清新的中間派女性政治人物史班伯格(Abigail Spanberger)與53歲的薛瑞爾(Mikie Sherrill)也分別當選維吉尼亞州、紐澤西州州長。

    此外,民主黨也橫掃搖擺州賓州的三席州最高法院法官席次,亦贏得科羅拉多州、緬因州等多州公投案,包括加州重劃選區的公投。

    美聯社指出,川普在這次選戰中大致缺席,較引人矚目的舉動只有在最後關頭為避免曼達尼當選,呼籲紐約市民票投獨立參選的民主黨人古莫(Andrew Cuomo)。然而共和黨候選人卻選擇緊靠川普,以為能複製去年川普的大勝,事實證明完全是誤判。

    分析指,民主黨希望這次的大勝提供新的勝選藍圖,但也有觀察提醒應審慎以待,因為這次選舉僅涉及少數幾州,大多原本就傾向民主黨,而且掌握白宮的執政黨通常都會在非大選年的選舉失利。

    同時令人玩味的是,對於自稱「民主社會主義者」的曼達尼即將成為紐約市長,華府部分共和黨人士似乎比民主黨更興奮。

    以下是美聯社整理的選後觀察重點:

    民主黨新「中間路線」策略浮現

    前聯邦眾議員史班伯格當選維吉尼亞州首位女州長;現任聯邦眾議員薛瑞爾則將成為紐澤西州第二位女州長。兩人都強調「務實而非意識形態」,刻意與民主黨內部的激進政策保持距離

    兩人的競選重點都集中在經濟、公共安全和健保。在經濟議題上,她們都鎖定物價、能源、醫療保險成本上升等問題,這些都是川普重新執政以來未能控制的部分。

    此外,對於進步派議題如LGBTQ權益、反制川普對體制的攻擊等,她們都非常謹慎克制。史班伯格甚至很少在造勢時提到「川普」這個名字。

    此外,兩人的履歷也具備吸引中間選民的優勢。史班伯格曾是中央情報局(CIA)特工,長期在海外從事秘密工作;薛瑞爾則曾在美軍當過10年的直升機飛行員。她們競選時都突顯自己曾任職於情報或軍隊的背景,以回應共和黨指控民主黨「對打擊犯罪過於軟弱」的批評。

    初步結果顯示,民主黨在快速成長的郊區、農村,甚至軍人選民集中區的表現都優於四年前。

    越來越多民主黨領袖認為,在共和黨去年奪回白宮及國會兩院席次後,中間派策略或許才是民主黨重新崛起之道。

    「笨蛋,問題還是經濟」

    川普和共和黨近來將焦點放在移民、治安與文化戰爭議題上,但根據美聯社選民民調,這次選舉中,投票者最關心的仍然經濟、工作與生活成本。許多受訪者覺得,在當前經濟環境中「再怎麼努力也難以前進」。

    諷刺的是,正是這種對經濟的不安促成川普去年贏得總統大選。如今選民對經濟的焦慮正在削弱共和黨的政治動能,這種影響可能在明年期中選舉進一步擴大。

    對川普的公投

    週二是川普重返總統後的首次選舉日,從維吉尼亞州、賓州、緬因州到紐澤西州,共和黨幾乎沒拿下任何一場重大勝利,與共和黨及川普立場一致的候選人與議題幾乎都被選民否決。

    民調顯示,維州與紐澤西州約6成選民表示對國家方向「憤怒」或「不滿」,僅3成表示「滿意」或「樂觀」。

    在維州的州檢察長選舉中,即使民主黨挑戰者瓊斯(Jay Jones)在選前傳出醜聞,被爆出他曾發送訊息,描述要謀殺政治對手,但仍然擊敗共和黨籍的現任檢察長而當選,突顯了共和黨的態勢極為不利。

    美聯社指出,儘管川普試圖和選舉結果切割,宣稱共和黨人敗選只有兩個原因,「一是川普不在選票上,二是政府關門」,但他推動大增政府支出的「大而美法案」、同時大規模裁減聯邦公務員,都確實影響了紐約市、維州及紐澤西州的選舉。

    紐約市:進步派新星崛起 兩黨各有盤算

    在維州與紐澤西勝出的都是中間派,但在紐約市,34歲的州眾議員曼達尼以「民主社會主義者」身分大勝。

    曼達尼激進的經濟改革主張激發許多選民踴躍投票,促成了紐約市30年來投票率最高的市長選舉,但也引發部分商界與猶太社群不安。猶太社群通常支持民主黨人,但反對曼達尼過去對以色列、對個人財富積累的部分言論。

    川普在選前甚至錯誤指控曼達尼是「共產主義者」。共和黨已開始利用曼達尼來攻擊其他州選區的民主黨現任議員,預計相關攻勢將延續至明年期中選舉。

    民主黨勝利擴散至其他州

    在賓州,民主黨贏下三席州最高法院法官席次,可能影響未來涉及選區重劃與選務規則的重大案件。

    在緬因州,要求投票須出示身分證的保守派公投遭否決;另一項加強槍枝管制的公投則獲得通過,讓家屬更容易向法院聲請限制危險人士持槍。

    在科羅拉多州,選民同意提高30萬美元以上高收入者稅率,增加的稅收將用於支持營養午餐與低收入家庭食物援助。

    在加州,州長紐森(Gavin Newsom)推動的選區重劃公投也以壓倒性比數通過,可能有利於民主黨在2026年國會選舉中增加多個席次。

    這項名為「50號提案」( Proposition 50)的選區重劃公投是民主黨反制共和黨的重要計畫。此前,共和黨在德州及其他州重劃選區,目的是增加2026年期中選舉的國會議員席次。
    李寧怡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