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

    推動「內海化」?李在明訪美日期間 中國向黃海派6千噸級護衛艦

    2025-09-16 12:02 / 作者 李鎮宇
    中國6000噸級的054B型護衛艦「漯河艦」。翻攝新華社
    據南韓媒體今天(9/16)報導,南韓總統李在明上個月依序出訪日本與美國,中國竟趁這段期間,平均每天派3艘軍艦,駛向黃海爭議海域,其中包括6千噸級的護衛艦,南韓國會議員批評,此舉是中國的「內海化戰略」,意圖在爭議海域擴大其影響力。

    據韓媒《中央日報》報導,多名南韓軍方人士指出,上個月南韓總統李在明出訪日本與美國,在這段出訪期間,中國平均每天派遣3艘軍艦,駛入黃海(韓方稱西海)的韓中臨時措施區(PMZ),該處為中韓之間的爭議海域。

    李在明8月23日出訪日本,與日本首相石破茂舉行會談,隔天隨即飛往美國,於美東時間25日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展開峰會,同月28日回到南韓。

    軍方人士指出,中國這次派遣的軍艦,包括4000噸級的054A型護衛艦,以及6000噸級的054B型護衛艦,軍方推測,這次派出的054B型護衛艦,就是今年1月22日正式服役的「漯河艦」。

    「漯河艦」具備匿蹤技術,搭載共32個垂直發射系統(VLS),並配有各式反艦、防空、反潛飛彈,很可能編入福建號航空母艦的隊伍。

    分析指出,中國軍艦頻繁進出黃海爭議海域,可能意圖竊取電子信號的情報,包括南韓在平澤的海軍基地,或在黃海活動的美軍艦艇,都可能成為竊取對象。

    梨花女子大學國際研究學系的教授朴元坤(박원곤,音譯)指出:「中國在連續舉行鋒會的期間,派遣軍艦進入西海,可以解讀為具有牽制意味的政治行動。」

    南韓國會議員任鍾得(임종득,音譯)認為:「中國軍方的行動,類似在南海推動的『內海化』戰略,西海關係到韓國的漁業權、安全與國家主權,必須制定外交與軍事的應對方案。」

    在黃海的韓中臨時措施區,兩國已非首次出現爭議,中國近年來在該區設立移動式與固定式結構工程,南韓外交部也曾對此狀況表達關切。
    李鎮宇 收藏文章

    本網站使用Cookie以便為您提供更優質的使用體驗,若您點擊下方“同意”或繼續瀏覽本網站,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政策,欲瞭解更多資訊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