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電纜示意圖。翻攝自NTT World Engineering Marine官網
海底電纜遭破壞的消息時有所聞,《日經亞洲》今日(9/15)報導,日本政府為鞏固經濟安全,將調查國內參與電纜設置和維護的公司是否從中國採購關鍵零件,並鼓勵他們更換供應商,同時考慮採取強化國內生產設施等支持舉措。
海底電纜市場目前由日本電氣(NEC)株式會社、美商SubCom和法商阿爾卡特海底網路(Alcatel Submarine Networks)等3家公司主導,全球市佔率合計約90%。但近年來,前身為中國「華為海洋」的「華海通信」日益崛起,美國出於國安考量,已將中國公司從海底電纜的供應鏈中排除出去。
報導指出,日本政府將在今年的財政年度進行調查,如果國內公司正在從中國採購電纜、中繼器和控制系統等關鍵零件,將鼓勵他們更換供應商。由於過度監管可能對日商出口帶來負面影響,日本政府也考慮向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尋求部分救濟。
日本政府也將檢查企業鋪設和維護電纜的營運能力,而執行此類工作所需的專用船舶價值數百億日圓且須要維護,因此政府也正在考慮為企業購船提供補貼。
根據《經濟安全保障推進法》,日本政府已提供資金,來穩定包含半導體、電池在內的12種「特定關鍵產品」供應。該法預計將在2026年經國會修訂,新增對海底電纜鋪設和維護等服務進行撥款。
雖然海底電纜是經濟安全的命脈,但其營運利潤並不高,部分國家是透過國有化來維持運作。日本政府即將進行的海底電纜調查,也將探討國內外產業趨勢,並考慮可能的支持舉措。
此前曾發生過多起疑似干擾海纜事件。2023年,一份面向駐沖繩美軍的英文雜誌報導稱,在當地周邊的電纜上發現中國製造的竊聽裝置;而從2024年底到2025年初,台灣周邊和波羅的海地區均發生多起海底電纜受損事件,中國和俄羅斯被懷疑參與破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