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石破茂9月7日下午抵達首相官邸。路透社/共同社
今天(9/7)日本媒體報導,日本首相石破茂已決定,將辭職下台,以緩解黨內分裂,石破茂去年10月1日才上任,至今仍未滿一年,將列入日本「短命首相」的名單之一,本文整理NHK、共同社、朝日新聞、日經新聞、讀賣新聞等日媒報導,回顧石破茂任內的3次選舉大敗,以及他在外交及內政上達成的成果、留下的課題。
順利連任首相 卻吃下三連敗去年8月14日,時任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宣布,不會參加9月的自民黨總裁選舉,當時被日媒點名的接任者,包括時任數位大臣河野太郎、時任自民黨幹事長茂木敏充、眾議員高市早苗與前幹事長石破茂等人。
當年9月27日,石破茂以21票的差距,打敗高市早苗,當選自民黨總裁,並於10月1日上任首相,石破茂上任後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帶領自民黨迎戰10月27日的眾議院選舉,自民黨在這場選戰中吃下敗仗,執政聯盟(自民黨與公明黨)共計掉了64個席次,是2009年以來,再度發生眾議院未過半的情況。
國會改選後,需要透過新國會重新進行首相選舉,這場於11月11日登場的選舉,石破茂與立憲民主黨黨魁野田佳彥,兩人在第一輪均未取得過半選票,在第二輪投票中,石破茂以221票,擊敗野田的160票,順利連任首相,值得注意的是,這是1994年村山富市當選首相以來,時隔30年,再度出現有日本首相到第二輪才能選出。
2025年7月20日參議院選舉,日本首相石破茂面對記者提問。美聯社
今年6月22日,東京都議會選舉投開票,被視為參議院選舉的前哨戰,根據選舉結果,「都民第一會」成功奪回第一大黨地位,自民黨的席次則大幅減少,顯示選民對執政黨的政治獻金爭議,以及物價持續上漲等問題感到不滿。
延續著眾議院選舉、東京都議會選舉的頹勢,今年7月20日舉行的參議院選舉,自民黨再度吃下敗仗,執政聯盟席次從141席降至122席,不敵在野黨的126席。選舉三連敗後,黨內逼宮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但石破茂在選後強調,「國難」當前,他有責任繼續領導國政,如今終於不敵壓力,黯然下台。
美國關稅、國防支出雙重挑戰 石破茂對台海立場無大幅轉變近年來北韓與中國不斷對外做出挑釁行動,在周邊區域情勢日益緊張的情況下,石破茂的一大任務,就是處理好與美國這個最重要同盟國的關係,今年2月7日,石破茂在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舉行會面,行前外界擔憂,美方可能在貿易、軍費分攤等問題上施壓,且石破茂的性格樸拙,日美會談恐出現意外插曲。
不料會談當天,石破茂不拘小節的性格,相當投川普的緣,兩人相談甚歡,不過,這場會談愉快的氣氛,並沒有讓日本免於關稅大刀,今年4月2日川普宣布課徵對等關稅,其中日本面臨24%的關稅。
同月7日石破茂與川普通話,川普卻在通話結束後,於社群媒體發文抨擊:「日本在貿易上對美國非常惡劣」,雙方經過多輪談判後,川普終於在7月22日表示,雙方已達成貿易協議,但後續細節如何執行仍待檢驗。
除了貿易問題,日美之間還有一項問題待解決,美方一直主張,日本等盟國應負起更大的自我防衛責任,要求日本將國防支出提升,但具體上應佔國內生產毛額(GDP)多少,多次傳出不同數字,包括3%、3.5%、5%,可見雙方仍存在分歧。
2025年2月7日,日本首相石破茂(左)與美國總統川普(右)在白宮會面。美聯社
在與中國關係方面,石破茂雖然沒有像高市早苗等政治人物般強硬,但仍對數項議題展現態度,去年10月10日,石破茂上任後沒多久,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在寮國的東南亞國協(ASEAN)峰會期間舉行會談。
石破茂當面向中方表達多項關切,包括:日本10歲男童在深圳遭中國人砍殺、中國對日本水產的禁令,以及中國軍機侵犯日本領空等問題。另外,在今年2月與川普的高峰會談上,日美雙方也重申維護台海現狀的重要性。
去年11月,石破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非正式會議期間會面,石破茂強調,在台灣問題方面,日方堅守1972年日中聯合聲明的立場,絲毫沒有改變。整體來看,石破茂對台海的立場,與過去日本政府相比,並沒有太大轉變。
在與南韓的關係方面,日韓過去向來因殖民歷史、慰安婦與強制徵用工等議題,不時出現緊張關係,但石破茂與南韓總統李在明,兩人均採取務實外交,日韓關係得以維持正面發展,李在明甚至在今年8月訪美之前,「破例」率先出訪日本,顯示在美中對抗的局勢下,日韓兩國試圖尋找雙方的共同利益。
內政如燙手山芋 石破茂獻策但人民無感內政恐怕是石破茂最頭痛的問題,也是其任內選舉吃下多場敗仗的主因。日本民間調查公司「帝國數據銀行」的數據顯示,今年1至4月間,共計有6121項食品調漲售價。
對於高物價問題,石破茂政府提出的「普發現金」對策,卻不得民心,今年7月一份民調顯示,有68%的日本人選擇透過「消費稅減稅」,來應對高物價,僅有18%的人選擇「現金發放」。
另一項民眾關心的問題就是「缺米」危機,日本自2024年6月開始,多家超市陸續傳出缺米情況,進而導致米價居高不下,日本政府竟找不出確切原因,更一度將矛頭指向外國遊客,稱外國觀光客吃掉太多米飯,理由牽強、令人難信服。
在這種情況下,今年5月,日本時任農林水產大臣江藤拓脫口說出:「我沒買過米,支持者送我很多米」,引爆全國怒火,火速辭職獲准後,由小泉進次郎接任,並釋出儲備米穩定米價,但在酷暑等因素影響下,近日米價仍持續上漲,人民苦不堪言。
2025年7月20日,日本極右派政黨「參政黨」在參議院改選大有所獲,黨魁神谷宗幣在政黨總部發表講話。路透社
今年7月參議院選舉最吸引目光的內政議題,當屬「外國移民」,不少日本民眾認為,外國人增加導致國內治安惡化,或是濫用國內資源,導致日本人的生活更加困苦,各個政黨也提出針對外國人的政見,其中新興右翼小黨「參政黨」等勢力的崛起,瓜分自民黨的選票。
目前石破茂辭意已決,誰能擔起日本首相的大任,應對艱困的國際挑戰與內政僵局,受到各界關注。有關下任首相民調,自民黨眾議員高市早苗與農林水產大臣小泉進次郎,兩人是熱門人選,下一任首相會由兩名戰將之一出線,或另有黑馬竄出?結果將牽動國內外政經局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