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位於美國加州山景市的總部招牌。路透社
搜尋引擎龍頭Google近日連續面對多起訴訟判決及罰款,涉及反壟斷與侵害用戶隱私。《太報》整理相關訴訟與裁罰,了解訴訟纏身的Google法律戰最新進度。
這幾天Google有哪些判決或裁罰?1、反壟斷訴訟美國哥倫比亞特區聯邦地方法院2日宣判,Google必須與競爭對手分享部分搜尋數據,但允許該公司保留獲利龐大的Chrome瀏覽器,無須分拆。
這也使得人工智慧(AI)新創Perplexity上月開價345億美元(時約1兆台幣),欲「以小吃大」收購Chrome的美夢落空。
不過,法官梅塔(Amit Mehta)在判決中要求Google必須分享數據,包括搜尋索引(search index),讓對手有機會改善搜尋結果。
此外,Google須終止與蘋果Safari等瀏覽器的數十億美元獨家協議。這些獨家協議讓Google成為預設搜尋引擎,帶來龐大流量與獲利。
2、法國政府開罰法國獨立政府機構「國家資訊與自由委員會」(CNIL)3日宣布,對Google處以3.25億歐元(約116.2億元台幣)罰款。
CNIL在聲明中指出,Google在均未取得合法的使用者同意下,於用戶的Gmail顯示廣告,以及在Google帳戶設置過程中使用Cookies,有侵害用戶隱私之嫌。
法國亦要求Google在6個月改善此情況,包括確保未經事先明確同意,不再於Gmail用戶收件匣中的電子郵件之間顯示廣告,並確保在用戶創立帳戶時獲得同意,才能放置廣告追蹤器。
若Google未能於期限內改善,將面臨1天10萬歐元(約358萬元台幣)的追加罰款。
3、美國集體訴訟美國聯邦陪審團3日達成一致決定,Google必須對提出集體訴訟的原告團支付4.25億美元(約131.7億元台幣)賠償金。
Google被控在許多用戶關閉「網路與應用活動」(Web & App Activity)追蹤功能後,仍繼續透過第三方應用程式蒐集用戶資料,違反隱私承諾。
另外,陪審團雖認定Google違反隱私承諾,但未有惡意行為,因此不另判懲罰性賠償。
訴訟與裁罰對Google的影響?Google長年訴訟纏身,多與反壟斷及侵害隱私有關。反壟斷訴訟的判決,對Google最重要的意義在於保住Chrome,免除分拆命運。
專家指出,Google目前控制約9成的搜尋市場,分享數據可能使其市占率動搖。
此外,AI崛起將重塑網路版圖與生態,勢必對搜尋引擎造成影響,反壟斷判決有利於其他業者,在AI應用時代爭取更多商業空間。
范德比大學法學教授艾倫斯沃斯(Rebecca Allensworth)說:「Google願意每年支付數十億美元買獨家地位一事顯示,若失去這項優勢,它將更容易受到科技變局影響。」
侵害隱私訴訟已纏訟逾5年,Google否認有任何不當行為,表示用戶可自由選擇其服務,同時認為判決誤解其產品運作機制,也對影響用戶隱私的法庭見解表示關切。
至於法國政府開罰,Google發言人表示,該公司正在檢視官方聲明,並表示用戶一直能夠自由控制他們在Google產品中看到的廣告。
關於這2樁反壟斷及侵害隱私訴訟,預料Google都將上訴。
訴訟與裁罰對用戶的影響?關於反壟斷訴訟,對一般用戶而言,暫時不會感受到什麼變化;因為Google短期內仍會維持搜尋龍頭地位,且Google料將上訴,可能還需數年官司才會塵埃落定。
專家認為,如果競爭者藉由共享數據大幅提升搜尋品質,長期來看消費者將是贏家,可享有更多元、更高品質的搜尋選擇,並且在業者整合AI應用後改善搜尋體驗。
侵害隱私訴訟則是揭露Google在隱私設定與實際運作間的落差,提醒用戶「關閉追蹤」並不等於完全不被蒐集資料。這起訴訟判決將成為法律保障隱私權的監管先例。
法國針對Google在Gmail顯示廣告,以及在帳戶設置過程中使用Cookies開罰,因此未來歐洲用戶將可看到更明確的同意選項,避免在不夠熟悉介面的狀況下被視為默認,進而被蒐集數據。
法國開罰將推動Google調整Gmail與其他服務的廣告呈現方式,此外Google也可能在全球其他市場加強隱私機制,因為企業通常會套用相同的標準規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