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彈爆炸示意圖。路透社
俄烏戰爭爆發以來,俄國已經屢次威脅可能動用「戰術核武」,並揚言絕不懼怕與西方國家發生全面核子戰爭。川普也一度聲明部署核潛艦在俄國附近「就位」,當前的國際局勢持續處於冷戰以來最瀕臨核戰的狀況。美國的一個大學模擬研究指出,如果發生核戰,除了交戰國民眾將大規模死亡,全球其他倖存者還更可能因飢荒而餓死。
這是所謂的「核冬天」情況:大量核武爆炸後把碎屑、煙霧與灰塵衝上大氣層,造成全球溫度急凍。這對農業將是災難性的打擊,從而引發飢荒。因此,英國《太陽報》引述學者的模擬結果報導說,除了交戰國的人民可能99%都將死於戰爭中,世界其他國家的民眾也將面臨毀滅性的飢荒。
玉米產量銳減九成美國賓州州立大學7月初發表一份報告,以全球最能適應氣候的主要糧食作物玉米當主軸,模擬各種核戰狀況下,玉米會遭遇的減產情況,以代表整體農產品的減產狀況。
模擬中發現,在大規模的全球核戰中,大氣可能遭到注入多達1.65億噸的灰塵。這將破壞保護地球表面不受輻射傷害的臭氧層,並大規模反射陽光,使氣溫陡降。模擬發現,在最糟的情況下,這種「核冬天」的局面將持續數十年。
研究人員使用超級電腦的模擬結果顯示,破壞臭氧層導致的UV-B紫外線損傷,將在核戰爆發後6到8年達到頂峰;這些紫外線將嚴重破壞植物的生長,加上天候巨變,農業活動將幾乎全面停擺。
主持這項研究的賓州大學植物學間氣象學專家施郁甯(Yuning Shi,音譯)說:「我們模擬了六種不同嚴重狀況的核戰場景,然後計算全球3萬8572個地點的玉米生產,煤煙注入量從500萬噸到 1.65 億噸不等。」
他說,模擬結果顯示,玉米生產可能要在戰後7到12年,才能開始恢復。在最糟的情況下,玉米產量將直接少掉87%。
可以加強農業韌性,但效果有限施郁甯表示,人類可以靠增強「農業韌性」來應對核武冬天。例如,如果大舉栽種較耐寒的品種,玉米產量的喪失程度可望減少10%,但這依舊無法阻止飢荒的發生。而且,當如此規模的戰爭發生時,要把如此大量的耐寒品種送到全球各地,將是不可能的挑戰。
這項模擬不只是針對核武冬天,也是針對另一種可能出現的天災:大規模火山爆發。火山灰大舉噴發進入大氣層所帶來的毀滅效果,和核爆相似。1883年,印尼喀拉喀托火山的大規模爆發,造成接下來4年全球的異常寒冷狀況。1815年印尼坦博拉火山爆發,更造成1816年「沒有夏天」,在中國與歐洲都發生的大規模飢荒與凍死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