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7日,俄羅斯總統普丁(左)與美國總統川普(右)在德國漢堡舉行的G20峰會場邊會晤。美聯社
美國總統川普與俄羅斯總統普丁即將會面,地點選在美國阿拉斯加州,日期為當地時間8月15日(時區比台灣慢16小時),是2021年6月之後美俄總統首度正面對決。川普多此表示上任後能迅速結束俄烏戰爭,雖然時效早已過去,外界仍對這場「雙普會」抱持一線希望。不過,絕大部分專家並不看好這場峰會的實質或長期效益。
領土全不全拿,不是普丁的重點川普8日表示,俄烏和平協議將包含一些領土上的劃分:「我們會收回一些,也會交換一些,雙方都會交換一些領土」。這和俄羅斯6月給烏克蘭的備忘錄裡的要求互相矛盾。
在該份備忘錄中,俄方要求烏克蘭承認目前已被俄軍佔領的土地主權屬於俄國,包含2014年就由俄國實質掌握的克里米亞半島,以及2022年開戰後全境佔領的頓內茨克州(Donetsk)和盧甘斯克州(Luhansk)、部分佔領的札波羅熱州(Zaporizhzhia)和赫松州(Kherson)。備忘錄還要求烏克蘭同意非軍事化、保持中立(不加入北約)、也不讓北約軍事部署到烏克蘭,並舉行新的總統大選。
據目前各路消息人士給國際媒體的小道,最好的情況下,是美國成功說服俄羅斯放棄札波羅熱州和赫松州,然後說服烏克蘭放棄克里米亞、頓內茨克州和盧甘斯克州(合稱「頓巴斯地區」Donbas)。據稱,普丁近日向川普特使魏科夫(Steve Witkoff)提出了類似的安排。
不過,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9日表態,拒絕讓出任何領土。智庫「戰爭研究所」指出,如果烏克蘭同意從頓內茨克州的一些重要樞紐完全撤軍,「烏克蘭等於放棄『堡壘帶』(fortress belt),未來將面臨進一步侵略」。
然而,烏軍去年奇襲俄國庫斯克州(Kursk)時控制的土地,絕大部分已被俄軍收復,以土地交換而言,澤倫斯基沒有更多籌碼向普丁或川普討價還價。
芝加哥大學教授、俄裔經濟學家索寧(Konstantin Sonin)表示,對烏克蘭來說,真正的問題不是領土,而是無論烏克蘭放棄了什麼,普丁未來都會再次進攻,「不是烏克蘭不願意在領土上讓步,而是他們不能」,除非讓出部分領土可以換得真正的安全保障,例如加入北約、或者讓歐洲軍隊沿俄烏停火線駐紮,但普丁應該不會同意。
烏克蘭媒體《Цензор.нет》(censor.net)主編、前烏克蘭防長顧問布圖佐夫(Юрій Бутусов)認為,普丁會拖延和川普的談判,「不會有任何快速解決方案」,頓巴斯地區永遠都會是關鍵戰場,繼續部署戰備部隊,是烏克蘭在談判中能爭取到安全的唯一保障。
截至2025年8月10日13時,烏克蘭領土被佔領情況。紅粗線內為俄羅斯2022年2月底進軍後佔領,黑粗線為俄國2014年起占領,藍虛線內烏軍反攻奪回。翻攝戰爭研究所(ISW)
俄羅斯經濟不影響戰局西方不少報導強調俄羅斯目前經濟有多慘、國際對俄油的制裁如何重擊俄羅斯。然而俄國進攻烏克蘭不力,變成持久戰,國防工業應運蓬勃發展,帶動經濟成長,2024年經濟成長4.7%;不過,這個優勢也差不多到了瓶頸,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只有約1%至2%。
俄國年通膨率目前約9%,利率為18%,對一般俄國人來說影響不大,因為不少行業薪資漲幅大於物價上漲,有銀行存款的俄國人也能拿到不錯的利息。不過,大多數民生工業確實蕭條,高利率也影響了投資意願,大型企業只能暫緩重大建設。
俄國經濟最大風險是石油收入,因為這占了俄國聯邦預算的三分之一。今年全球油價疲軟,俄國石油營收同比減少18%,俄國政府將今年預算赤字從預期中的國內生產毛額(GDP)0.5%提高到1.7%。
川普本月5日曾表示,如果俄國石油價格每桶再跌10美元,普丁就會停止殺戮;他也宣布要對印度加徵25%關稅,懲罰印度採購俄油,並考慮對中國和其他俄油買家採取類似手段。但是這些二級制裁能否達到效果,專家看法不一,且很可能把近年逐漸向美國示好的印度逼回去和中俄合作。
如果二級制裁有效、俄油全面退出市場,全球油價都會飆升。曾任俄羅斯天然氣工業石油公司(Gazprom Neft)戰略主管的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俄羅斯中心(Carnegie Russia Eurasia Center)研究員瓦庫連科(Sergey Vakulenko)預測,即使俄國石油產品對市場的供應量只有減半,全球油價就可能飆升到每桶100美元以上。
即使石油收入受影響,芬蘭銀行新興經濟體研究所(Bank of Finland’s Institute for Emerging Economies)所長柯霍寧(Iikka Korhonen)指出,如果戰爭資金短缺,普丁大概也只會去砍社會支出來填補缺口,「看不到任何跡象顯示普丁會削減國防支出」。
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俄羅斯中心的俄國經濟專家普洛柯潘柯(Alexandra Prokopenko)表示,俄國政府穩定將軍費支出控制在GDP的8%左右,預期明年軍事支出也至少會達到這樣的水準;如果川普的願望成真,俄油每桶價格再跌10美元,只會導致俄國預算赤字增加GDP的0.8%,「對克里姆林宮來說不是什麼災難。克宮相信,就算油價低迷也不會威脅到國防工業」。
2025年7月28日,俄羅斯聖彼得堡芬蘭灣畔,一名男子在做日光浴,背後是聖彼得堡港口的儲油槽。美聯社
所以「雙普會」到底有什麼意義?卡內基基金會俄羅斯中心資深研究員史坦諾瓦亞(Tatiana Stanovaya)在X平台的多篇貼文指出,很多人認為從普丁給川普特使魏科夫的提案來看,普丁的態度似乎有所軟化,可能是國際制裁或川普各種威脅起了作用,但實際上,「普丁的目標從來都不是佔領烏克蘭全境」,而是6月那份備忘錄裡其他有關烏克蘭國際定位的條款,如此才能永絕後患。
川普7月底對普丁下了「最後通牒」,揚言若俄國在8月8日前不停火,就對俄國石油出口發動二級制裁。史坦諾瓦亞指出,從各角度看來,「雙普會」都像是川普不願意看到自己對普丁發出的「最後通牒」完敗收場,川普在最後通牒到期前就派了特使魏科夫去莫斯科,是因為川普自己都不相信推出新的制裁還有任何意義。
和先前的接洽相比,史坦諾瓦亞認為,美國這次更認真面對俄烏衝突的「根源」,因此「雙普會」勉強可以說是美國第一次真正有意義的嘗試停止戰爭,然而,即使達成停火協議,能否依約執行仍是個問題,對烏克蘭而言,協議裡的承諾可能是毀滅性的,雙普會也許可以決定短期狀況,但未來再次爆發戰火的風險很高,無法真正解決衝突。
而雙普會的最大看點,可能是澤倫斯基如何表態。史坦諾瓦亞表示,普丁的目標很明確,就是確保川普支持他開出的條件,那麼,澤倫斯基就得抉擇:是要以這些條件為基礎來進行談判,還是要忍受俄軍繼續進攻、並承擔戰火持續而為國內帶來的所有經濟、社會、政治問題。
英國廣播公司(BBC)、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華盛頓郵報》4篇由不同作者撰寫的分析,全都對雙普會表達了悲觀的看法。BBC的分析文標題就寫著「為什麼雙普會不大可能迅速結束烏克蘭戰爭」,CNN首席國際安全記者瓦許(Nick Paton Walsh)的文章標題是「雙普會彷彿就是烏克蘭的緩慢敗北」,《華郵》專欄作家、智庫外交關係委員會研究員布特(Max Boot)的標題是「川普再次讓普丁操控他」。
瓦許、布特和另一篇CNN記者的分析,不約而同把「雙普會」拿來和1938年時任英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和納粹領袖希特勒簽下的《慕尼黑協定》相比。當時納粹已經進攻捷克斯洛伐克,張伯倫說,希特勒向他保證,「這是我在歐洲必須提出的最後一個領土聲索」。
智庫「大西洋理事會」歐亞中心資深主任、前美國駐烏克蘭大使赫布斯特(John Herbst)表示,雙普會沒有澤倫斯基、也沒有歐洲代表,就像1945年雅爾達會議,當時美國、英國、蘇聯就決定了半個歐洲的命運。
2025年2月8日,克里米亞雅爾達的利瓦季亞公園一家畫廊,展出一幅「雅爾達2.0」,描繪美國總統川普(左起)、俄國總統普丁、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路透社
赫布斯特認為,雙普會中可能會對俄羅斯承諾領土讓步,但後續還是要處理關鍵問題,他建議川普在雙普會後應該讓烏克蘭和歐洲加入談判、宣布對烏克蘭和歐洲大規模軍售、繼續以二級制裁威脅普丁。他也強調,就算有暫時停火協議,那也不代表永久和平,「普丁的目標仍然是達成實質控制烏克蘭政治」,停火協議只代表普丁現在願意接受、現在願意做的事,無關乎他以後還會做什麼。
大西洋理事會戰略與安全中心資深研究員、前美國國防部首席副助理部長葛諾夫(Tressa Guenov)預測,雙普會後,俄羅斯在接下來3至5年會致力進行軍事重組,關注歐洲會否實現提高國防支出的承諾,觀察歐美國防工業產能和效率是否足以保護北約和烏克蘭。
葛諾夫更指出,俄國還會密切注意美國是否將重心從歐洲轉移到印太,「美國大規模從歐洲調派兵力到印太,將創造更多空間讓普丁冒險進犯歐洲、甚或全球」。
參考資料:‧《WSJ》
How Much Damage Can Trump’s Campaign Against Russian Oil Inflict on Moscow?‧《NY Times》
Can Russia’s Economy Withstand Trump’s Pressure?‧《NY Times》
What Putin Hopes to Gain From a Summit With Trump‧《Atlantic Council》
Trump and Putin just announced a meeting in Alaska. What does that mean for the war in Ukraine?‧《Meduza》
«Аляска не должна стать новой Ялтой» Первые реакции на предстоящую встречу Трампа и Путина — и требование России отдать Донбасс‧《Washington Post》:
Trump is letting Putin manipulate him, again‧《CNN》
Europeans fear being a footnote in history as Putin looks to strike deal with Trump‧《CNN》
Trump-Putin summit in Alaska resembles a slow defeat for Ukraine‧《BBC》
Why Trump-Putin talks unlikely to bring rapid end to Ukraine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