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在1945年執行的全球首次核彈試爆「三位一體」試驗。維基百科
美國總統川普已經在上週宣布對全球各國的關稅稅率,美方的關稅壁壘將超越1930年代高點,可能把世界帶回關稅壁壘林立、不自由貿易的世界。在此情況下,目前看起來最大的贏家是美國與英國。
《日經亞洲》報導,本次川普關稅戰,本階段可以歸納出五個要點:
美國與英國的勝利亞洲協會政策研究所(Asia Society Policy Institute)副所長卡特勒(Wendy Cutler)說:「川普總統在互惠關稅方面取得了明確勝利。許多重要的貿易夥伴,包括日本、南韓和歐盟,都接受了對美國有利的條件,以便能繼續進入美國市場,並避免若未能達成協議而導致更高的關稅或反制措施。」
加拿大顧問公司StrategyCorp的董事馬洪(Jeff Mahon)也同意,從短期來看,最大的贏家是美國:「它利用自己的市場力量和在全球經濟中的核心地位,迫使其他國家達成一邊倒的協議,向美國做出非正規的讓步。」
但美國外交關係協會中國研究資深研究員劉宗媛表示,這要看你對「勝利」是什麼定義,她說:「如果我們把勝利定義為平息貿易和金融市場中因為關稅混亂造成的動盪,那麼匆忙達成這些貿易協議,並把對中國的關稅再推遲90天,可以視為勝利。」
她進一步說,川普的長期目標目前看來並沒有成功的跡象:「如果我們將勝利定義為達成協議,以讓製造業工作崗位可以遷回美國,並且透過這些貿易協議,在川普總統任期內的未來四年內可以實現這些承諾的大量投資,那這種勝利只是建在浮沙之上。」
亞洲協會的卡特勒將英國列為贏家,她說:「英國以10%的對等關稅和持續進入美國汽車市場的機會,比其他貿易夥伴表現得更好。」她指出,英國是第一個與川普達成協議的國家,成功把原先提議的25%汽車關稅降低了15個百分點,儘管設有10萬輛汽車的出口美國配額上限。
南韓、加拿大和美國消費者承受苦果卡特勒說,包括南韓在內的美國自由貿易協定夥伴,在此過程中沒有獲得任何特殊待遇,成為輸家。她說,南韓和日本現在面臨相同的15%汽車關稅稅率,這完全抹除了南韓與美國先前簽署自貿協定中,只需繳交2.5%關稅的優勢。
寮國和緬甸都遭受了40%的關稅打擊,是僅次於敘利亞(41%)的第二高稅率。儘管白宮對這些稅率的理由尚不明確,但這將對這兩個東南亞國家的紡織品和服裝出口造成打擊。
McLarty Associates高級董事總經理卡盧特基維奇(Kate Kalutkiewicz)表示,加拿大是貿易談判中明確的輸家:「當塵埃落定時,很明顯有一個七大工業國集團(G7)夥伴孤立無援,那就是我們北方的朋友。」加拿大被課35%的關稅。
美國全國零售商聯合會(National Retail Federation)政府關係執行副總法蘭奇(David French)表示,最終將籌受關稅代價的是美國消費者。關稅由美國進口商支付,而除非進口商能說服外國出口商承擔部分關稅負擔,否則成本最終會轉嫁給美國消費者。
他說:「這些更高的關稅將傷害美國人,包括消費者、零售商及其員工,以及製造商,因為關稅的直接結果將是更高的價格、招聘減少、資本支出減少和創新放緩。零售商目前為止還能堅守價格,但新的關稅將在未來幾週內影響商品。」
美國與中國極度互相倚賴,單方懲罰中國行不通這四個月貿易談判的最大啟示之一,可能是中國在稀土方面對美國獲得的決定性影響力。
卡盧特基維奇說:「我們所看到的是美中貿易關係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現在發生的是一場供應鏈戰爭,一邊是中國的稀土,另一邊是美國的技術出口管制。
在第一任期內,川普曾試圖強力改變中國的行為,包括制止不公平的政府補貼和強制技術轉讓,如今美國想用強制力達成目標,已經踢上鐵板。
劉宗媛說,中國官員認為他們應對川普政府的策略和策略似乎正在奏效,「他們一直在證明自己與其他急於前往華府達成協議的國家不同。」
劉宗媛解釋,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來說,重要的是川普的政策已使國際注意力從中國的經濟問題轉移開來。過去幾個月來,中國一直因財政混亂和對經濟走向缺乏信心而受到指責;如今,中國因其對外政策更高的穩定性和確定性而受到讚揚,美國則被視為「不確定性的麻煩製造者」。
下個關鍵是檢討《美墨加協定》這次8月實施的全球對等關稅,一個相對未受影響的主要環節是《美墨加協定》(USMCA)。該協定在川普第一任期內生效,以取代《北美自由貿易協定》(NAFTA)。在兩項協定創建的自由貿易區下,跨國汽車製造商已在墨西哥和加拿大建立了工廠,可以免關稅從加拿大與墨西哥向美國運送汽車與汽車零件。
當川普在三月份宣布 25% 的汽車關稅時,他為《美墨加協定》開了例外,指出25%的關稅將僅適用於在墨西哥和加拿大製造的汽車中,非美國零件的價值。
StrategyCorp的馬洪說:「儘管川普將對加拿大的關稅提高到 35%,但許多加拿大企業可能鬆了一口氣,因為這些關稅仍只涵蓋不符合《美墨加協定》規定的商品。」
但曾擔任豐田汽車貿易和供應鏈總監、並為《美墨加協定》談判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SIS)研究員宇野由里(Yuri Unno)表示,計算一輛車內有多少美國和非美國零件的複雜程序,對公司來說是一個極為沉重的額外負擔。
她說:「使用《美墨加協定》的汽車製造商,其業務計畫是基於北美是一個生產區的假設。如果某些零件的關稅變得比投資時更高,一些公司可能發現在美國生產無利可圖。」
《美墨加協定》有一項條款,規定在協定生效6年後進行聯合審查檢討,這將在2026年7月發生。據報導,審查最早可能在今年9月開始。
卡盧特基維奇表示,雖然她相信《美墨加協定》會被保留,但川普可能會尋求對協定進行一些修改,「它不會完全保持不變。」
馬洪同意會有變化:「即將到來的《美墨加協定》審查將為川普提供一個機會,透過脅迫讓步來改變這些正式的貿易規則。」
關稅長存,壁壘將是常態分析師表示,貿易體制已出現深遠變化。
卡盧特基維奇說:「這是一個根本性的變化,我認為美國不會走回頭路。這並非僅限於川普的現象。昨天發生的事情是一個非常戲劇性的轉變,背離了美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長期以來所倡導的最惠國原則。」
馬洪說:「我們正處於一個新的防禦性經濟世界,舊的新自由主義時代正在退出。作為該體系核心的美國,現在的貿易核心重點是取得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