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內蒙白雲鄂博的稀土礦。路透社
在美中貿易戰、科技戰的對立局面中,稀土被北京當局視為反制美國的一張重要王牌,至今已經實施多項管制措施,以稀土出口給誰、給多少的量作為條件,換取美方與西方國家讓步。
這不是中國第一次打稀土牌,北京在2010年也曾以稀土禁限作為懲罰日本的工具。不過,當時中國境內稀土廠商「大西部」式的粗放發展狀況,使當時的稀土管制效果不佳。
如今,15年後,北京當局已經大幅整合了稀土廠商,加強了國家控管,透過配額出口管制制度,北京已把對全球稀土原料壟斷90%產能的優勢,確實收在手中成為貿易武器。
以下是中國對稀土產業的各種管制措施與出口限制:
產業整合大約15年前,北京當局開始整治稀土產業時,中國有數百家採礦商和稀土提煉加工商。到2013 年,幾乎所有的採礦業務已集中交給十家生產商控制。如今,生廠商只剩下兩家國有巨頭:中國稀土集團和中國北方稀土(集團)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愛達荷州博伊西州立大學的教授亞伯拉罕(David Abraham)表示,這十多年來的整合過程讓北京獲得了更大的監管權,同時也遏制了非法、無監管採礦造成的環境破壞。
過去,非法供應鏈中的不法採礦商會把礦石運送給未經地下精煉廠,然後把稀土原料成品偽裝成其他貨物,輸往海外。2014年估計約有4萬公噸的稀土氧化物被走私到海外,比官方出口量多出近一半。這些狀況隨著稀土產業急速集中化而不再出現。
不過,使用稀土的磁鐵製造商整合程度不像上游的稀土採礦和精煉部門那樣,中國各地仍有數十家生產商和加工商,其中包括金力永磁和寧波韻升。
這方面中國已經加強控管,從6月開始對稀土磁鐵行業實施了追蹤系統,要求企業提交客戶詳細資訊和交易量資訊。該系統最終旨在追蹤管制整個磁鐵供應鏈。
配額制度除了產業整合,中國還利用2006年推出的生產配額制度來控制供應量。這些配額涵蓋了採礦與精煉,通常每年發布兩次,被視為全球稀土供應量的晴雨表。
北京已逐步收緊配額的獲取資格,2024年僅有兩家國有集團符合資格,而之前則有六家。
中國已大幅放緩了自2024年以來的供應增長速度,2024年度的總採礦配額僅年增5.9%,2023年還有21.4%的年增率。
分析師和貿易商預計,今年的採礦產量配額將維持不變,或只會比2024年增加不超過5%。
北京也限制技術出口。稀土提取和分離的器材和技術早已被禁止出口。2023年底,出口禁令擴大到製造稀土磁鐵的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