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在北京的一家盒馬鮮生超市,市民走過展示美國進口堅果的貨架。美聯社
由於川普關稅大棒抑制海外需求,中國正在推動出口商將銷售轉移至國內,但外媒示警,此舉可能加劇飽受消費疲軟和產能過剩拖累的經濟通縮。機構預估,今年中國零售通膨率將從2024年的年增率0.2%降至0%,批發價格將從去年的2.2%降至1.6%。
美國總統川普今年將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提高至145%,促使北京加徵125%的關稅進行反制。中國政府發聲支持協助受關稅戰影響的出口商將產品轉回國內市場銷售,京東、騰訊和抖音等中國電商巨頭都在向國內消費者推銷原定出口商品。
其中,京東已承諾投入人民幣2000億元(約合新台幣8128億元)幫助出口商,並在其平台設立專區,銷售原本面向美國買家的商品,折扣高達55%。
對此,巴克萊銀行(Barclays Bank)高級中國經濟學家周英科(Yingke Zhou,音譯)向美國全國廣播公司商業頻道CNBC直言,其副作用是中企之間爆發激烈價格戰。他表示,大量針對美國市場的折扣商品湧入也會侵蝕中國企業的獲利能力,進而對就業造成壓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經濟學家團隊表示,由於貿易戰導致出口訂單減少,中國批發價格通縮幅度可能從3月的2.5%進一步擴大至4月的2.8%。高盛(Goldman Sachs)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單暉(Hui Shan,音譯)則估計,就全年而言,中國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漲幅將從2024年的0.2%降至0%,生產者物價指數(PPI)年漲幅則將從去年的2.2%降至1.6%。
報導指出,隨著愈來愈多的中國公司關閉或縮減業務,其影響將蔓延至勞動市場。單暉估計,生產輸美商品涉及1600萬個就業職位,占中國勞動力的2%以上。
儘管要求採取更強勁刺激措施的呼聲愈來愈高,但許多經濟學家認為,北京方面可能會等到看到經濟惡化的具體跡象後再動用財政火力。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中國區總監王丹(Wang Dan,音譯)指出:「(北京)當局並不認為通縮是一場危機,相反,他們把低價視為經濟轉型時期支持家庭儲蓄的緩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