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2024年主持復活節彌撒。美聯社
天主教教宗方濟各週一(21日)病逝,享壽88歲。路透社的報導分析指出,方濟各是近幾十年來最打破傳統的教宗,讓教宗的形象有了全新的面貌。他捨棄了許多教宗應有的華麗儀典與特權,比歷任教宗更大幅度地改變了現代教廷的面貌。然而,他試圖讓天主教會更加包容、減少論斷的作為,也使他成為堅守傳統的保守派眼中的敵人。
梵蒂岡週一以影片聲明宣布,教宗方濟各已經在當地時間週一早上過世。
他是天主教會第一位拉丁美洲出身的教宗,是1300多年來首次非歐洲出身的教宗,也在非常特殊的狀況下上任:他的前任本篤十六世2013年辭職退休成為榮休教宗,是600年來第一次有教宗在生前辭職。而直到2022年本篤十六世去世時,教廷在將近十年的時間內都有兩位白袍教宗。
分裂的教會方濟各繼任教宗承接的是一個極度分裂的教會,而他上任後,教會保守與進步派之間的裂縫更擴大為鴻溝。這種極端的對立在美國最為激烈,那裡的保守天主教勢力經常與財力雄厚的右翼政治及媒體相互交融。
榮休教宗本篤十六世是知名的保守派,方濟各則採取進步派政策,兩人都是白袍教宗,曾令信徒困惑不已,也引發呼籲訂立書面規範,明確規定退休教宗的職務角色。
2023年1月,一封匿名備忘錄曝光,揭開了教會保守派對方濟各有多深的敵意。該備忘錄將方濟各的教宗任期形容為一場「災難」,而其作者是已故的澳洲樞機主教佩爾(George Pell),他是保守派的重量級人物,也是本篤的盟友。這封備忘錄實質成為教會保守派對下任教宗的期待宣言。
方濟各任命了將近80%有投票權的樞機主教,他們現在將負責選出下一任教宗。這雖提高了繼任者延續方濟各進步政策的可能性,但並不能保證如此。一些梵蒂岡專家預計,他的繼任者行動將更加溫和,減少爭議。
教宗方濟各在任內修訂了梵蒂岡《教義憲章》,允許任何受洗的平信徒,包括女性,擔任教廷大部分部門的領導職位。他任命的女性高層人數創下歷任教宗之最,儘管未達進步派的期望。
方濟各當選教宗時已76歲,在任期內大部分時間健康尚可。2021年腸道手術後恢復良好,但隔年持續的膝蓋問題迫使他放慢步伐。他不愛運動,而拿拐杖與坐輪椅的限制,也使他體重明顯增加。
保守派圍攻保守派從一開始就對這位教宗不滿。他輕鬆隨和、抗拒排場,更允許女性與穆斯林參加以往僅限天主教男子的聖週四洗腳儀式,這些作為令保守派大為不悅。
他呼籲教會對同性戀、雙性戀、跨性別族群(LGBT)更加包容,2023年12月更批准讓神父有條件地為同性伴侶祝福;他還多次限制使用傳統拉丁彌撒。對保守派的不滿,他表示保守派過於自我中心,想把天主教封在「盔甲」裡。
保守派的精神領袖包括澳洲樞機主教佩爾,以及美國樞機伯克(Raymond Leo Burke)。伯克曾形容方濟各主政下的教會就像「一艘沒有舵的船」。
2016年與2023年,伯克與其他幾位樞機公開發表「疑問書」(Dubia),質疑教宗在道德議題上製造混亂,甚至威脅要對他做出「公開糾正」。
他們參加的會議中,有人公然稱教宗方濟各是「敵基督」的前驅,甚至是世界末日的徵兆。
2018年,方濟各對路透社表示:「我不想評斷他們。我向主禱告,願主安撫他們與我自己的心。」
但在本篤去世一年後,方濟各對保守派領導人物失去耐性,剝奪了長年不在羅馬的伯克特權,包括一棟補貼的住宅與薪資。
而在對伯克進行懲罰的幾天前,他也解職了美國德州泰勒教區主教史崔克蘭(Joseph E. Strickland)。史崔克蘭拒絕在遭受梵蒂岡調查後自行辭職,是美國保守派中對教宗批評最為激烈者之一。
教宗方濟各宣布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實施死刑,頻繁抨擊軍火產業,呼籲廢除核武,也讓保守派深感不安。
但進步派則對他2020年否決在偏遠地區(如亞馬遜)讓已婚男子晉鐸的提案,感到失望。
方濟各效應儘管教會階層中有些成員不歡迎他的風格,尤其那些習慣住在豪宅和宮殿裡的高層人士,但所謂的「方濟各效應」仍逐漸在教會內部發酵。
他渴望與人直接接觸,一路延伸至私人電話。他因經常突然打電話給寫信給他的人而被暱稱為「突襲電話教宗」,尤其是對那些訴說個人困境或遭逢不幸的人。
許多接到電話的人聽到教宗說:「我是方濟各」,都難以置信。他會再強調說「真的,我是教宗方濟各。」
他也試圖與媒體保持更開放的關係。2013年從巴西返程途中的一次記者會上,他對一個關於同性戀神父的提問,做出了震撼世界的回答:
「如果一個人是同性戀者,尋求上主,並懷有善意,我有什麼資格去論斷他?」
這番話並未改變教會對同性戀行為有罪的教義,但展現了他對寬恕勝於定罪的態度。
國際衝突與聲望未能成功終結烏克蘭戰爭是方濟各一大遺憾。自2022年2月俄羅斯發動全面入侵以來,他幾乎每週至少兩次在公開場合呼籲和平。
這場衝突也導致梵蒂岡與俄國東正教會關係在2022年跌到新低。當時,方濟各譴責支持戰爭的莫斯科東正教牧首基里爾(Kirill),不該扮演「普丁的祭台侍從」。
他也頻繁呼籲釋放被哈瑪斯武裝份子擄走的人質,並在2025年1月以色列與哈瑪斯達成停火協議前,持續加強批評以色列軍在加薩的行動。
方濟各在國際間享有相當高的聲望,不僅因為他對社會正義的呼籲,也因他在政治上的大膽舉措。
他進行了超過45次國際出訪,包括教宗史上首次造訪阿拉伯半島、伊拉克、緬甸、北馬其頓、巴林和蒙古。
2014年,在梵蒂岡斡旋下進行的秘密接觸,促成了長期敵對的美國與古巴間進行和解,恢復外交關係。
2018年,他促成教廷與中國政府達成一項有關主教任命的歷史性協議,但保批評者認為這是教會向北京共產政權屈服。
在他的領導下,梵蒂岡與聯合國合作,舉辦多場氣候變遷的國際會議;2015年6月,他發表《通諭》,要求「現在就行動」拯救這個星球。
在2018年接受《路透社》訪問時,他表示,當時的美國總統川普宣布退出2015年巴黎氣候協議,讓他深感痛心,因為「人類的未來正處於危險之中」。
教宗與川普在多個議題上意見不合,尤其在移民問題上。在整個教宗任期中,方濟各始終為難民的權益發聲,並批評拒絕接納移民的國家,這使他和目前又再度上任的川普,有很緊張的關係。
教會神職人員性侵醜聞方濟各的教宗任內致力重建公信力,當時天主教會因神職人員一連串的性侵醜聞而元氣大傷,雖然大多數案件都發生在他上任之前。
2018年堪稱是方濟各的「災難之年」,主要原因是教會性侵醜聞的危機持續延燒。這年1月,他訪問智利期間,最初強烈為一名被控包庇性侵的主教辯護,對記者語氣強硬地說「沒有任何證據指控他有錯」。
他的言論遭到廣泛批評。甚至他的親信、美國波士頓樞機歐馬利(Cardinal Sean O'Malley)也與他保持距離,稱教宗的言論帶來了「極大傷痛」。後來方濟各為自己的措辭與語氣道歉,承認他「傷害了許多人」。
返國後,他派遣教廷性侵案件首席調查官前往智利。隨後出爐的調查報告指出,智利主教團在數十年來對性侵指控的調查上存在「嚴重疏失」,並表示相關性侵罪行的證據甚至遭到銷毀。
當年5月,教宗接受其中7名智利主教的辭呈,並撤銷醜聞核心的兩名主教與一名神父的神職。
2018年7月,華盛頓特區榮休總主教麥卡里克(Theodore McCarrick)因性騷指控辭去樞機職位;同年8月,美國賓州的大陪審團報告揭露天主教會70年來的性侵醜聞,震驚社會。方濟各最終於2019年2月正式撤銷麥卡里克的神職,使他成為現代天主教會中被褫奪神職的最高層人士。
2018年8月20日,方濟各致函全球天主教徒說:「我們以羞愧與悔過之心承認,作為教會群體,我們未能身處應在的位置,也未能及時行動,未能意識到對無數生命造成的深重創傷。我們對弱小者毫無關愛,我們拋棄了他們。」
2019年2月,他召集近200位教會領袖舉行高峰會,聚焦神職人員性侵兒童問題,並發布重大法令,使主教需為下屬性侵或隱瞞下屬性侵行為直接負責,同時取消了對性侵案件的「宗座機密保護」制度。不過,受害者團體認為這些作為仍然太少,來得太晚。
2020年的一份教廷報告顯示,方濟各的兩位前任教宗,若望保祿二世與本篤十六世早就知道麥卡里克的性騷傳聞,卻仍予以晉升,或未予以處罰。
他也著手整頓羅馬教廷這個運作遲緩的中央體系。這個系統在本篤十六世的8年任期內,不斷爆發財務醜聞。但儘管與前幾任教宗相比,狀況大幅改善,在方濟各任期內還是繼續爆發財務醜聞。
2020年,方濟各開除了被控貪污與裙帶關係的義大利樞機主教貝丘(Angelo Becciu),貝丘還捲入梵蒂岡購買倫敦豪宅的醜聞。貝丘2023年被判多項侵占公款與詐欺罪名成立,刑期五年半。他和其他貪腐案定罪者目前仍保釋在外,等待上訴結果,。
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到梵蒂岡伯格里奧(Jorge Mario Bergoglio)於1936年12月17日出生於布宜諾斯艾利斯一個義大利移民家庭。他曾就讀一所技術高中,並曾在一家食品實驗室擔任化學技術員。決定成為神父後,他進入教區神學院學習,並於1958年加入耶穌會修會。
大約在那段時間,也就是他21歲時,他罹患肺炎,被迫切除部分肺葉。
在神學院期間,他的聖召一度動搖,因為他在一次家庭婚禮上遇見一位年輕女子,對她「心動不已」。但最終他仍堅持初衷,並在阿根廷、西班牙與智利完成學業後,於1969年晉鐸為耶穌會神父,迅速晉升為阿根廷耶穌會會長。
這段時期正值阿根廷1976年至1983年的軍事獨裁政權,在此期間,約有3萬名疑似左派人士被綁架或殺害。一些阿根廷批評者指控方濟各在那段人權受迫害的時期保持沉默,未能保護兩名反抗軍政府的神父。梵蒂岡對此予以否認。
2001年至2013年擔任布宜諾斯艾利斯總主教期間,他經常與阿根廷政府對立,批評其對社會需求關注不足。
簡樸的開始2013年3月13日,方濟各當選教宗後,在發表講話時以簡單親切的風格贏得了全球數百萬人的喜愛:「各位弟兄姊妹,晚安。」這是他在聖伯多祿大殿陽台上的第一句話,打破了傳統的「願耶穌基督受讚頌」的問候方式。
方濟各是第一位來自拉丁美洲的教宗、第一位耶穌會教宗,也是六百年來第一位在教宗辭職後繼任的教宗。
他選擇以「方濟各」為名,以紀念阿西西的聖方濟:這位聖徒以和平、關懷貧困者與尊重自然著稱。
在首次公開露面時,方濟各拒絕穿著紅色毛絨邊的「小披肩」(mozzetta),也沒有佩戴金十字架,而是繼續佩戴他擔任總主教時配戴的那條褪色的鍍銀十字架。
他也拋棄了前任教宗所穿的紅色天主教鞋「漁夫之鞋」,改穿他一向使用的黑色便鞋,並配戴價值約幾百台幣的塑膠手錶,還常將其送人拍賣作為慈善用途。
三天後首次與媒體會面時,方濟各說:「我多麼希望有一個貧窮的教會,為貧者而存在。」
簡僕的生活在這個袖珍型的教廷國度裡,有些樞機主教住在壁畫裝飾的豪華公寓中,方濟各卻放棄了梵蒂岡使徒宮(Apostolic Palace)恢宏的教宗寓邸,選擇繼續住在2013年教宗選舉期間與其他樞機主教一同下榻的梵蒂岡聖瑪爾大之家旅館。
這棟配有公共餐廳的現代建築,成了全球超過13億天主教徒的指揮中心。
他2018年接受《路透社》訪問時說:「(選擇留在聖瑪爾大之家)救了我的命。」他解釋過往教宗所住的寓邸就像個「漏斗」,讓人被孤立起來。
防彈的教宗專車被送去梵蒂岡博物館收藏,而方濟各則改搭乘沒有防護設備的藍色福特小汽車,在羅馬市區四處活動。
為窮人而設的教會自擔任教宗以來,方濟各就向神職人員與主教發出明確訊號,展現他心中理想的教會樣貌。
他說,教會中不容「升官主義者或趨炎附勢者」存在,告誡樞機主教們不該「生活得像王公一樣」,並強調教會不能在華麗的客廳「剖析神學」,卻對街角的窮人視若無睹。
他說:「如果銀行投資失利,就是一場悲劇,人們會說『我們該怎麼辦?』但如果有人餓死、沒東西吃或健康堪憂,大家卻毫不在乎。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危機。一個貧窮的教會、為貧者而存在的教會,必須與這種心態對抗。」
即使成為教宗,方濟各依然是布宜諾斯艾利斯當地聖羅倫素足球隊(San Lorenzo)的忠實球迷。
2018年接受《路透社》專訪時,他說自己並不思念阿根廷:「我只想念街頭。我是個callejero(街頭漢子)。我真的很希望還能這樣自由走動,但現在辦不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