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前9個月實質薪資來到4萬3652元,年增1.21%,創下五年來最大增幅。資料照
主計總處今(11/10)日公布今年前9個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7751 元、年增3%,為25年來同期最高;剔除物價因素後,實質經常性薪資為4萬3652元,年增1.21%,增幅創下五年來最大;累計實質總薪資平均數則成長1.87%,續創近七年同期新高。官員觀察,由於基本工資及廠商調薪,使得經常性薪資持續成長,意味著薪資被通膨吃掉的感覺並不強烈。
主計總處公布9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4萬8110元,年增3.19%;加計獎金及加班費等非經常性薪資9342元,合計後總薪資平均數為5萬7452元,年增1.85%。而經常性薪資中位數為3萬8632元、年增3.56%。
今年1至9月全體受僱員工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為新台幣4萬7751元,實質經常性薪資平均數年成長1.21%,為五年最大增幅,累計實質總薪資平均數也成長1.87%,續創七年最大增幅。
值得注意的是,低於經常性薪資平均數的員工占比為69.77%,創下歷年同期最高。國勢普查處副處長譚文玲說明,由於高薪族群拉高將平均值,使得平均數以下的員工比例增加,但相較前兩季的69.81%、69.82%,69.77%的占比略為偏低。
觀察1至9月經常性薪資平均數最高的前三名,分別是金融及保險業7萬715元、出版影音及資通訊業6萬9515元、專業科學及技術服務業5萬8209元;至於低於整體平均者包括住宿及餐飲業3萬4996元、其他服務業3萬6668元、製造業4萬5735元等。
此外,攸關製造業動向的受僱人數與加班工時等兩大指標,譚文玲表示,9月製造業加班工時16.8小時、月減0.5小時,其中電子零組件加班工時28小時、月減1.6小時,電腦電子及光學製品16.3小時、月增0.8小時。
譚文玲指出,工作天數、受僱人數增減都會影響加班工時,如9月有颱風,部分縣市停班,也會影響加班工時;儘管電子零組件的訂單多,反映在9月加班工時卻是減少,可能與受僱人數月增1.6萬人有關,僱用人數增加,會分散產能、減少加班,累計前9個月平均每月加班達27.5小時,創下46年以來同期最高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