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美國關稅影響而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總計353家,實施人數7530人,相較前一期出現下滑。資料照
勞動部今(11/17)日公布最新一期減班休息數據,儘管實施家數相較前一期略為下滑,但人數來到8456人、再增125人。官員說明,其中製造業占比9成,仍以金屬機電工業人數最多,人數逾6000人;不過,受到美國關稅影響而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總計353家,實施人數7530人,主因是台美關稅談判逐漸明朗,但最後結果尚未完全出爐,勞動部會持續觀察減班休息的情況。
與11月初公布的455家、8331人相比,本期實施減班休息的家數減少20家,人數微增125人。勞動條件及就業平等司專門委員李怡萱表示,製造業的人數為7923人,占比逾9成3,其中金屬機電工業占比也是9成,由於規模較大,變動也較為明顯,但並未出現大型的事業單位,多半為中小事業單位受到訂單影響。
李怡萱指出,根據地方政府收集的資料,受到美國關稅影響而實施減班休息的事業單位,從今年4月7日到11月15日總計有353家、實施人數7530人,相較前一期,減少17家和45 人。因為前一期的家數和人數首次下降,主要是台美關稅談判逐漸明朗,儘管最後結果尚未出爐,但長期趨勢往下,會持續觀察後續方向。
相較於製造業依舊慘兮兮,內需服務業似乎較為平穩。李怡萱觀察,包含住宿餐飲業等,數據目前呈現穩定,並無太大的浮動。
另外,有部分產業缺工,是否會特別讓減班休息的勞工前往配合?李怡萱強調,減班休息的勞工基本上屬於受僱狀態,不會讓受雇員工移到缺工產業,除非歇業或關廠,那勞工與公司終止勞動契約後,才有可能讓較缺工的產業聘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