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達22日宣布砸1,000億美元與OpenAI進行戰略合作。圖為輝達執行長黃仁勳。路透社
輝達宣布砸1千億美元投資OpenAI,雙方展開戰略合作,激勵美股再創新高。資深半導體分析師陸行之分析,無止盡地AI投資循環讓泡泡越吹越大,包括他在內的大部分投資人都沒見過這種情形,越來越難判斷轉折點,同時也點名這7家廠商恐特別不利。
陸行之今日(9/23)在臉書發文指出,假設一家策略投資人AI晶片龍頭公司(輝達)投資一家新創AI應用公司(OpenAI)1千億美元,持有佔比2成,加上其他股東合計持有5千億美元現金,Open AI再用這5千億美元現金跟輝達買了4千億美元晶片、軟體和系統,這策略投資人AI龍頭公司可以從中獲利2,400億美元,然後再用其中的2千億美元獲利投資同一家新創AI應用公司,這家新創AI公司再用這一兆美元現金跟策略投資人AI晶片龍頭公司買8千億美元的晶片,然後從中獲利4千8百億美元,再用其中的4千億美元獲利投資同一家新創AI,加上這不斷的循環投資可能的估值增加,「有沒有感覺這無止盡的投資循環對AI產業真是美好,而且每天都有驚喜,泡泡越吹越大,好像永遠不會破,大部分投資人(包括我)也沒碰過這種事,越來越難判斷其轉折點。」
陸行之點出,這美好無止盡AI投資循環的背後,對其相關產業鏈友立,但對於AMD的AI GPU、Broadcom、Marvell的ASIC等晶片設計商相對不利,也對AI應用公司競爭同業谷歌、馬斯克的Grok、Anthropic's Claude、中國的Deepseek相對不利。
陸行之接著指出,同樣無止盡的投資循環戲碼也發生在Coreweave、Nebius、英特爾,如今誰會是下一個被教主翻牌的標的物?哪家公司也有能力找到這樣的完美循環?如今看起來AMD、Intel、Marvell都玩不過教主,但谷歌、亞馬遜、博通、特斯拉有資金、有核心晶片,也可以投資、加技術合作要買其ASIC晶片的中大咖AI應用公司,但谷歌、亞馬遜或特斯拉會賣其自研晶片嗎?